顶点小说>仙侠修真>灵山>292回、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里有些范嘀咕,心中暗道这些话你怎么不去对玉真公主说。然而口中却不能这么讲,皱着眉头请示:“安排杨小姐做什么山庄事务呢?”

提溜转:“山庄里的事情很多,家人做地事,让她都做一遍,总得像个样子才行。”

梅升一听这话更觉为难,杨玉环可是大老爷千金求来的小美人,山庄中地杂事都要让她去做一遍,假如大老爷知道了可不好交待,犹豫未答。提溜转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你放心,若振衣怪罪,自有我来承担,想当年谷儿、穗儿两位夫人在山庄时,不也操持女红家事吗,杨玉环为何不可?”

提溜转既然这么吩咐,梅升也只得照办。这下杨玉环就觉得郁闷了,来到梅家不仅没见到正一真人。一个多月后管家还不断派人来找她,吩咐她做各种事情,说是家主的意思,今天打扫庭院。明天浆洗衣物。

杨玉环虽不是豪门千金,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从小到大没做过这些呀?但已经到了梅府就身不由己了。她只不过是个柔弱少女而已,只得任人摆布,夜晚时常叹息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她想不明白梅府花千金将自己弄过来,就为了请一个做家中杂务的丫头吗?

还好,下人们并不为难她,院子扫的干不干净,衣服洗的怎么样,从未有人计较,也没人来监督她。只要她做了就行。山庄中有一位少女金蟾。样子长的挺丑,却经常来帮杨玉环。若没有金蟾的指点帮助,杨玉环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活该怎么办。在梅家住地这几个月,还真学了不少以前不会的事情。

渐渐习以为常,但哀叹自怜之心难免,深夜叹息不绝,只有和金蟾在一起的时候,杨玉环才露出笑容,与她相处的十分亲近。杨玉环并不知道金蟾的身份,以为她是山庄中地位较高的一位大丫鬟,人很好愿意帮自己。

菁芜山庄真正的少主人是梅应行,他见过杨玉环几次,也搞不明白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娘亲与几位姨娘都告诉行儿别理会这件事,行儿平常不是在家塾读书,就是去白莽山或者溜回青漪三山玩耍,只有晚上才回山庄休息,菁芜山庄非常大,也几乎见不着杨玉环,所以也没怎么理会。

人会屈服于生活地际遇,渐渐习以为常,甚至寻找乐趣。杨玉环扫院子的时候会想起自己曾习过的歌舞,常常舞着扫帚挥着落叶起舞,府中仆从经过眼睛都直了,但知道她的身份特殊,又不太敢正眼直视。

虽然有梅升地安排,下人们不会为难杨玉环,但菁芜山庄这么大,仆从那么多,总有恶俗不长眼的人,比如管厨房的老赵家地婆娘阿宰,早就看杨玉环不顺眼了,越看越是讨厌。

管厨房的老赵就是原山庄管事赵启明的儿子,也是孙思邈当年从明崇俨手中救回的婴儿,如今五十多岁也算是老资格的家人了,负责厨房这个肥缺,倒也老老实实兢兢业业。他娶的婆娘阿宰原是当地一户屠夫家的女儿,也是个胖子,胖虽胖却谈不上什么美,一脸横肉很是凶悍。

阿宰仗着丈夫在梅家仆从中资格老、地位高,平日在下人们面前很有些趾高气扬。杨玉环入梅府后,有一天老赵喝多了酒对婆娘说:“你看人家杨小姐为什么那么美,你也是一般丰满,却找不到那种艳媚感觉呢?明儿上水粉店买些铅粉妆扮妆扮,别总是这一副凶巴巴的样子。”

阿宰一听就来气了,她怎么扑粉也扮不成杨玉环啊,心里立刻恨上了那位杨家小姐。她一开始也不敢说什么,后来渐渐觉得不对劲了,那位杨玉环也不是什么娇客啊,在山庄中什么活都干就和普通下人一样。

这俗妇不明白其中内情,也不清楚梅振衣千金相求之事,只道这小丫头得罪了家主,或者被家中主妇嫌弃,已经失宠了,现在就是个丫鬟的身份。而山庄中那些不争气的男人,见这小丫头长地太美连骨头都软了,平时竟不忍呵斥,哪有那么干活地丫鬟?

终于有一天,阿宰认为杨玉环落到了自己手里。可以好好收拾她了。提溜转有言在先,山庄里的杂事都让杨玉环做一遍,两个月后轮到了喂猪,而菁芜山庄地猪,平时是阿宰亲手喂的。

菁芜山庄里怎么会养猪?现代人可能不理解古时自然经济环境下地大户人家庄园,里面有很多设施与下人,养猪也不太奇怪。菁芜山庄平时吃肉都是宰好了从外面运进来的,山庄里自己特意养的猪只有几头,饲养虽不如《鹿鼎记》里所述的“茯苓雕花猪”那般精细。但用的功夫也差不了多少,专供药膳之用,一般仆人是根本吃不着的。

菁芜山庄的猪圈不同于一般人家地猪圈,在山庄的外院,离正厅以及主院很远,环境以及应用器具干净整洁,但毕竟是猪圈。

其实杨玉环喂猪就是做个样子,已经有仆人把猪食都给剁碎拌好了。猪圈也打扫的很干净,连那几头猪都被洗刷了一番,只需要杨玉环将猪食倒在小食槽中看着几头猪吃完就算数了,但她第一天喂猪就出了状况。

这天恰好梅升以及山庄中的几位管事都不在。梅应行也溜到白莽山中玩耍了,下人们多少都有些偷懒各躲清闲,杨玉环从厨房后的小屋端着一盆猪食去了猪圈。

过了没多久。就听见后跨院中阿宰杀猪般的大嗓门叫骂道:“你这小浪蹄子,一个喂猪的丫头而已,还以为自己是千金大小姐啊?喂猪怎么跑到后院来了,还把猪食槽扔进了井里,分明是心怀怨毒


状态提示:292回、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