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烽火战神>第三百八十九章 血战长沙(四)
枪的沉重嘶吼也响了起来。

国军士兵害怕鬼子“野鸡脖子”那略显“欢快”的咯咯咯声,鬼子兵何尝不怕马克沁那如同金属撕裂般的嘶吼声。

鬼子老兵和军官有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可以很快就能判断出守军的实力,那就是听马克沁机枪的声音,从这种特有的响声上面,可以清楚地知道,防守的是中国军队中的杂牌军,还是中央军。

就像川军防守新墙河一样,王超奎的二营拢共五挺马克沁,这在如此宽广的战场上,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那时的重机枪声响,远远不及现在突然响起在汨罗江南岸阵地上的多,而且中央军所使用的步枪不像川军,他们都是清一色的中正式,除去穿透力不如三八大盖,其他各方面的性能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河对岸如急风骤雨般地枪声响起时,指挥渡江的日军第三骑兵联队联队长当即就傻眼了,他知道不光是正在渡河的马匹和士兵性命难保,已然渡过河的头批人,同样的是难逃生天。他打过不少的仗,可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如何是好,好在被划拔给他指挥的步兵34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及时提醒他,让他马上下令让正在准备渡江的部队撤回来,并迅速向丰岛师团长报告。

未渡江的部队可以撤退,可已经渡过江的部队和正在江中的部队如何撤退得了?

阵地上的中国军队可不是先前阻击他们的杂牌军队,他们可是拥有着强大火力的中央军,不像川军那般缺枪少弹,当马克沁和捷克式、中正式形成的密不透风的弹雨,泼向河中间的橡皮舟时,残忍的一幕出现了,不断地有橡皮舟被击中漏气,不断地有马匹和鬼子兵被击中,掉落在寒冷刺骨的江水中,本已经要被冰封的这一小段汨罗江水,瞬间就被血水染红,未死透的战马嘶鸣和鬼子伤兵的哀嚎,让江两岸的敌我双方都可以清晰可闻,惨状让人于心不忍。已经渡过江的这部分日军,自知已是绝路死路,被军国主义极度毒害思想的他们,居然发起了自杀性的冲锋,可他们的人数太过于偏少,哪里够守军吃,就算他们拥有着战马,可还是未冲到阵地前,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初战告捷并没有让傅仲芳失去理智和冷静,他知道鬼子的报复性轰炸和炮击马上就会到达,没有片刻迟疑,他当即就命令防守部队向后撤退,去到离江边两公里外的牌楼铺,那里有早就已经修好的工事,是他99师第二道阻击阵地。

其实,老蒋并没有完全采纳孙玉民的建议,汨罗江边之所以会有三支中央军部队,就是他临时决定的。老蒋担心,一旦失去江河天险的凭仗,九战区的部队未必能够抵挡住日军的步伐,未必就能够在口袋里吃掉进犯的鬼子,所以才会在汨罗江周边摆下重兵,不仅有着三支中央军部队,还有川军20军和黔军、湘军的部队。

当鬼子报复式的重炮轰击响起在汨罗江南岸时,远在株洲的孙玉民也在指挥部里叹息:“强行在汨罗江边阻敌,虽然会对战局产生积极有利的一面,可却会给防守部队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

“军座,你就别操这心了,没人会听的,高层要的只是战事的胜利,哪里会管部队的伤亡。”邓东平在一旁劝慰着。

“我知道没用,可是我就不忍心看到因为长官的糊涂,而让底下的士兵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而这些牺牲和代价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孙玉民话语中是无比的惋惜。

“军座,鬼子都打到了汨罗江了,上面怎么还不下令让我们动起来,虽然到株洲到长沙不远,但总得给我们点反应和布署时间,虎子都已经询问和催促过几次了,二十师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让他们再等一下吧,我猜想委员长是想看看汨罗江边的战局结果,才会最终决定让我们动起来。”孙玉民显得很无奈,他当时献策的时候,就已经作好会被篡改作战布署的准备了。前期的战斗,老蒋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布置,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你总不能强求他只充当传声筒吧,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咱们就在后方这样干瞪眼?什么都不做?也什么都不做?”邓东平有些灰心。

“当然不是!”孙玉民语气忽地变得非常坚定,他对邓东平说道:“你让唐主任给委员长去电,十二军已经作好打大胜仗的准备了,请求委员长下令,让十二军现在就往拟定地点进发!”

孙玉民深知,若想让老蒋完全听从自己的建议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得看用什么来诱惑,辟如说像他刚才所说的“大胜仗”,这就足以对老蒋行成致命的诱惑了。

战事打到汨罗江边后,让本就忧心的老蒋更是无法沉静,从二十八日日军三个师团分别到达汨罗江北岸,他就彻夜难眠,虽然敌寇被江水所阻隔,他同样的是忧心忡忡。

每逢大战的时候,陈布雷是必定陪伴在老蒋的身边,此次也不例外,看到他这副担心的样子,便开口劝慰道:“总裁,前方有着诸多战将,伯陵和玉民都在呢,您不用太过操心。”

“彦及,不操心不着急哪里行啊!伯陵虽然是九战区司令长官,可有的时候他的命令未必管用,底下的那帮人你又不是不清楚,表面上是接受他的指挥,可背地里却是阳奉阴违,在战场上战机是稍纵即逝,如果做不到坚决彻底的执行命令,就算换上李宗仁去打这仗,照样是无能无力。”老蒋显得是心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九章 血战长沙(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