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懒唐>第五百五十一章

云浩进入到了军营之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一次打仗和以前完全不同,以前打仗总归还有个后勤。他的军队可以携带大批的军资前进,平日里携行二十天的给养,这是最为基本的数量。就这,还得是在方圆五百里之内有充足的补给基地的情况下。

这一次远赴西域则不一样,行军的距离动辄千里。人在西域那种地方行军,携行二十天辎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西域地广人稀,五百万人撒胡椒面一样的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想要做到就地补给,也不太现实。

也就是说,在西域除了空气之外。食品,水,军械都是巨大的困难。在西域作战,与其说是两军交战。不如说是拼后勤拼补给。更不用说,大食人跟大唐一样拥有huǒ yào和火油。甚至,他们还有了简易的飞艇。如果不是实在造不出蒸汽机,说不定他们的装备会和táng rén一样好。

云浩作战,一直都靠自己的小聪明。依仗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敌人丝毫不了解的情况下击败敌人。现在不成了,自己鼓捣出来的玩意儿,已经被那些吃里扒外的家伙卖给了波斯人。

这几天长安城里面经常杀人,用的还都是大辟,凌迟之类残酷的刑罚。自从贞观十年,大唐有了贞观盛世之说后。李二一般不动用这种刑罚,现在也祭出来恫吓那些杂碎。

总之,这是一场不确定的仗。大唐留在安西和北庭的数万唐军,每天都会受到不明来历的攻击。目前为止还能应付,时间长了可就说不定了。于是,云浩下达的第一道军令。就让所有rén dà跌眼镜,大唐在西域的防线,一下子就缩回了数千里。各部,最终集结地域就是罗布泊!

朝廷里面出现了巨大的反对声音,甚至有人在云家门口qiē fùzì shā,用自己的血痛斥云浩这种畏敌如鼠的行径。可惜,云家人的脸皮堪比城墙。区区一点鲜血,还不能让云家人羞愧自尽。

李二压制了朝廷里一切的反对声音,这一次他无条件无原则的站在了云浩一边。

这让云浩的压力非常大,皇帝今天越是无原则,无条件的站在你身后。日后如果兵败,他也会更加无情的对待你。

云浩开始在长安城里面有意搞事情,所有绿教教徒都会被抓起来。那些军兵似乎缺心眼儿,经常会放走一两个身强力壮之辈。还有些富商巨贾,花些银钱就可以跑路。当然,他们在长安置办下的豪华宅邸,也会被朝廷充公。

那些跟绿教有瓜葛的人家,纷纷上书dàn hé云浩pò hài大唐子民。可惜,这些弹章最后都被留中不发。大内平静的像是一滩湖水,百余封弹章居然连的涟漪都没荡起来。倒是有几户人家,被大理寺查出不法事,全家都被送去吃牢饭。

当朝臣们开始闭嘴,并且默认了云浩对绿教教徒的pò hài之后。云浩居然干出了更加丧心病狂的事情,他居然派兵捣毁了长安城所有的礼拜寺。大阿訇被扔在大街上活活烧死,一同被烧死的还有五百余名教众。

一时之间,云浩的名气与杀人魔王白起并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长安绝对能够起到小儿止啼的效果。有人翻检出来云浩早年间在辽东,还有海峡城堡所干的事情之后,人屠的名头就扣在了他的脑袋上。

可云浩似乎并没有罢手的意思,居然派人乘着火车去洛阳干了同样的事情。最后这股风潮波及全国,军队在没有任何命令下,开始焚烧捣毁礼拜寺。整个大唐腥风血雨,皇帝却对此保持沉默。他默许了云浩对大唐绿教的tú shā,皇宫里面的人仿佛都是瞎子,聋子。

“你确定这样的tú shā有效?”李二闭着眼睛,他的面前摆着的奏疏已经快遮住他的脸。

云浩的做法对帝国的法纪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头,东西两阁的言官纷纷上书。要求皇帝陛下严明法纪,既然那些绿教徒是táng rén户籍,在大唐治下为大唐纳税。皇帝陛下就应该保护他们的安全,而不是一味的任由云浩tú shā。一个大将军,不敢把刀伸向远方的敌人,却把屠刀砍向自己人,这是懦夫的行径!

“绿教一直都有将教义传达四方,我大táng rén口多如天上的繁星。他们当然要打我大唐的主意,还有就是绿教的教义非常具有独立性。这跟佛教和道教有着根本的区别!

道教是咱们汉人创造的宗教,这没啥说的。佛教从天竺传到了大唐,其实已经做了许多改良。他们的教义,其实已经汉化。

只有绿教不会啊!他们的教义不会改变,而且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就算在大唐传承千年,也不会因为我们庞大的人口而被稀释同化。

绿教人的孩子,他们不念我中华上古典籍。不肯背诵圣人的学说,却会进入绿教创办的宗教学校学习《孤蓝精》。

陛下,咱们大唐已经飞速发展。咱们汉人的孩子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出仕为官必须要考科举才行。只有功名在身,才会成为人上人。您指望那些宗教学校里面,满脑子《孤蓝精》教义的孩子,会考上功名?

他们不可逆转的会沦落成为社会的最底层,除了对困苦生活和社会的不满,就只有脑子里的《孤蓝精》教义。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会变得异常极端。甚至被有心人操控,极大的危害国家公共安全。前两年不是发生过,绿教徒在火车站砍人的事情么?他们对宗教太过狂热了,而且不肯汉化,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一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