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四世沧桑>第222章 活人睡在棺材里

宗春刚和张春梅俩人度完蜜月不久,凤凰山这一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在凤凰山脚下,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意在经济建设中飞跃发展的、轰轰烈烈的“******”运动。

城乡能张贴东西的地方几乎都贴满了大标语,墙壁上几乎写满了各种气壮山河的口号、宣传画。村村队队、机关学校、各行各业、各个团体都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一切军事化、战斗化,什么小组战、连队战、大兵团战的,人们每天出去干活不叫干活,换个好听的名字叫“会战”。“会战”现场红旗招展,歌声嘹亮,震天动地,响彻云霄,口号声此起彼伏,劳动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

这一运动的到来,确实给凤凰山脚下人们平静的日子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从上到下,给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憧憬、畅想和期盼,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去。不久,按照上级指示精神,中国大地上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秋后,紧接着就成立人民公社,掀起了人民公社运动。这个时期,瞎指挥、浮夸凤和“共产风”盛行,口号满天飞。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指示下,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倾家荡产大搞钢铁;无煤也炼焦,无焦也要炼铁;共产主义就是吃大锅饭;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公共食堂万岁”等等,这些口号在凤凰山脚下的各个角落不时回荡。

一夜之间,老爷庙乡变成了老爷庙公社,三家子村改成三家子生产大队,三家子村十二个屯自然变成了十二个生产小队了。紧接着依生产小队为单位,成立公共食堂,人人都吃上了不要钱的大锅饭,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在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在“大炼钢铁,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口号的指引下,各级领导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行事,于是,凤凰城县成立了大炼钢铁指挥部,以丁小峰和张士礼为正副指挥的领导班子,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到位,责任到人。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亲自指挥,抓典型,树标杆。

在农村,以大队为单位砌筑一个炼铁土高炉。

三家子大队为了不落在其它大队的后边,在张迎春的带领下,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将炼铁土高炉筑成了。高炉是筑成了,没有煤灰就组织人力上山伐木烧炭,可是铁到哪儿去弄呢,除了组织一些人力出去花钱买废铁之外,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大队组织收购队,把各家各户的铁锅之类的厨房用品当作废品收上来,由专人负责,挨家挨户清理登记,专人搬运。

——当时已经是人民公社食堂化了,老爷庙乡是以小队为单位成立了公共食堂。

在没收铁锅之类的东西之前,张迎春在心里就留个心眼,就跟大儿子说:“春刚,你媳妇怀孕了,将家里的小锅藏起来,这事不能让外人知道,不然,怀孕的女人饿的快,成天在大食堂吃那点东西根本不管用,到时候饿了,家里没有个锅,拿什么给春梅弄吃的呢……你不疼儿子我还疼孙子呢。”

凤凰山一带的冬天,气温零下十几度习以为常,家家户户除了靠烧炕做饭取暖之外,就是靠火盆里的炭火取暖,锅盆之类的东西被人收走了,家里自然要冷了,只能将柴禾放在炕洞里燃着烧炕取暖,往往从炕洞里冒出来的青烟给人熏得直掉眼泪,没有办法只好打开门窗放烟,结果屋里的温度跟没烧火之前的温度没什么两样,有的人家宁愿挨冻也不烧炕了。这种情况年轻人火力壮,还能扛得住寒冷,可是上了年纪的人就扛不住了。有的上了年纪的人天生脑子聪明,想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办法来取暖,令人啧啧称赞。

在凤凰山这一带的农村,有一个风俗习惯,人到了六十岁以上的年纪了,家里有条件的话,就要事先将棺材做好,在家里的耳房里放着,以备不时之用。像李长荣和高长福这样年纪的老人,家人早就给备好了。

李长荣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就想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办法,那就是活人睡在棺材里,既避风又比屋子里暖和。

一天,高长福来到宗家东屋跟李长荣唠嗑,看见李长荣小屋里的被褥没有了,心里好生奇怪,于是问道:“我说三弟啊,你这里的铺盖卷儿哪去了,这大冷的天,晚上怎么睡觉啊!”

李长荣一听这话笑了起来,说:“晚上我不搁这儿睡,我找到好地方了,比在这里睡觉暖和多了。”

高长福不相信地说:“扯蛋,净跟我开玩笑,还有哪个地方比炕上还暖和的,我不信。”

“不信不要紧,走,你跟我去看看就知道了。”李长荣领着高长福来到了耳房,打开官材盖说:“这就是我晚上睡觉的地方,晚上睡在里边,把上边的盖一盖,盖子边儿留一道缝隙,既透气又不觉得冷,比在炕上睡暖和多啦。”

高长福走到近前往棺材里一看,里面铺着一屋厚厚的稻草,稻草上边是李长荣的全部铺盖,装了多半个棺材,于是微笑着说:“我说三弟呀,就是你呀,换个人真想不出来这样的办法。看来我回去也得跟你学啦。”

李长荣说:“老哥,你可不能跟我学,我没有老伴,你要是跟我学,你晚上到管材里住,那你家嫂子在家里不就晾干了吗?”

状态提示:第222章 活人睡在棺材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