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核武皇帝>第225章 总理何在?
墅。

没必要。

z宫的布局是典型的中西合璧,也是在中国园林上第一次使用了城堡这样的建筑结构。皇室正常居住办公的地方是宣政宫,这是非常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办公楼,建筑风格很特别。非常像四合院,但它属于楼宇式的四合院,这个就有点像白金汉宫的那种特征,采用单檐庑殿顶。

回到z宫之后,宋彪真花了几天的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的居住地和宫殿,也是到处游玩一番,因为这个z宫的园林是很有特点的,几乎是荟萃了中国园林南北的特点,也吸收了国外园林和古典建筑的很多特点。

所以,z宫从开始建设就被称之为是帝国时代的圆明园。

很漂亮。

典雅天下。金碧辉煌。

在某种程度上就象征着帝国的这一时代。

在z宫适应了几天之后,宋彪就在新的办公厅里召见唐绍仪、欧阳赓、张康仁三人,为什么召见他们,因为帝国的第三届内阁就在这一时期正式的确定下来,10月之前。下一任总理就要通过国会的选举,最后在皇帝这里批准确认,12月之前,总理要提交全部的内阁大臣名单,最迟明年1月份,总理要上任。明年3月份,总理要率领全部内阁成员接受皇帝的第一次训政,以及参加皇帝主持的最高国宴。

作为稳定的minzhu国家,这个行程是必须非常稳定的,一个环节乱了,后面都会乱了。

宋彪在庐山的这段时间呢,欧阳赓和张康仁一直都在拉票,他们首先得冲过党内选举这一关,因为国会议员的选举已经结束了,中国光复党在z国会的377个席位中占据284个席位,这个席位水平几乎是能修改宪法了。

宋彪其实已经出手调整,任命了大量的minzhu党和其他党派的国会议员,但是光复党在唐绍仪的带领下确实是干的很不错,地方支持的力量非常大,包括党派在地方选举的竞争中,水平确实也高于其他党派。

中国minzhu党前身在同盟会时期的影响力多大啊,现在还是靠宋彪的平衡策略才维持了32个席位,维新会下滑的水平是最快的,现在梁启超和维新进步党已经不足为奇了,下一届的文教大臣肯定不会给他,已经没有联合执政的价值,只有梁启超一个人是国会议员。

现在的问题就是光复党内部支持欧阳赓和张康仁的票数差不多,张康仁是典型的帝党中坚,经济财政工作抓的非常厉害,有目共睹,欧阳赓在外交这个方面也是大放异彩,特别是这一次的中苏战争问题,立场很漂亮。

他们和唐绍仪都是当年的留美幼童出身,欧阳赓还读完了耶鲁大学的法律专业,张康仁是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同样是法律专业。

这个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因为年纪都差不多,两个人都正好在六旬上下,帝国现在是求稳,只要总理不出大错,基本都能干满两任,两任一结束就是70岁了,谁也等不起,能不能活到70岁还是问题呢,就算活到了70岁,下面那一批积极冲上来,欧阳锡、张锳绪、杨兆麟都不是省油的灯,连宋教仁、孙逸仙、梁启超也有心问鼎宝座。

现在不拼,那还什么时候来拼。

关键是皇帝也没有表态,两个人手心手背都是肉,放弃谁都舍不得。

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是不能再拖下去了。

回到z宫以后,大致休息和适应了几天,宋彪这天上午就将三个人都招到自己的办公厅里,准备和他们谈一谈啊,尽量还是内部决定,现在的帝国还没有非常成熟的minzhu机制,不能因为这种过于激烈的选举搞出了内斗和分裂。

等三人都进了办公厅,鞠躬敬礼之后,宋彪让人给他们三个人赐坐。允许他们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

宋彪并没有急着说话,先看了他们几眼,不知不觉都已是年过六旬的长者,想当年刚结识之时的他们可还是风华正茂,正是人生中最为鼎盛的中年岁月。

时光悠悠然的擦肩而过,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他自己何尝不也是在一恍惚间就成了中年大叔。

想着这番心思。宋彪不由得在心里唏嘘感慨一番,颇觉得人生真如南柯一梦般的恍惚。

就这样的思量了片刻,他才先和唐绍仪说道:“总理在过去的两届任期中干的很不错。国民满意,朕也满意,只是宪法如此。最高连任两届,最多不得超过三届,你现在不管怎么说也得离任了。”

唐绍仪道:“依法治国,臣下自当服从宪法所约,过去十年恍惚而过,思量过去,反省过去,臣下也觉得无愧于心,如今退任总理之职,心中也没有太多的遗憾了。谢过皇帝这十年间的扶持和资助,臣下感激不尽。”

宋彪很高兴他能有这番姿态,道:“你为朕治理国家,劳苦功高,朕当然是要鼎力支持你。虽然在中苏战争期间。你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多多少少也在总理这个位置上给朕出了些难题,可毕竟都是过去的事,朕也不想再提。君主立宪之国,君主和总理之间有争议也是minzhu之体现。各尽其职而已,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也没有必要追究相互的职责。朕是开诚布公的和你谈及此事,也是希望你能理解朕的一些想法,朕知道你现在对光复党理事长和国会议长的位置看的很重,以你的声望,确实也比较合适,朕对此没有任何的异议,但朕希望你能开一个先河,从你开始形成一个惯例,那就是总理退任之后就开始担任z帝大的校长。教育对于中


状态提示:第225章 总理何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