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文化巨匠>第一百四十七章 文学声望大增
着他的这三篇文章进入了全国读者的眼中,他们发现,苏文虽然年轻,但在这一期的《华夏文学》里头,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说是比他的还要好还要出色!

“少年英才,冠盖群雄!苏文一出,群英黯然!”有人在《华夏文学》的官方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帖子,大吹苏文才华横溢。别说是同龄人无敌,就是与成人作家相比,也能过而胜之。

下面,一大推跟帖:

“以前不知道苏文是谁。但是现在谁和我说不知道他是谁,那我一定喷他一脸口水!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学生写作也可以这么牛逼轰轰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如此美妙的诗句。简直把李白都写活了!在我看来,所有写李白的诗,都不如这几句!李白再世,群雄辟易!苏文一出,谁与争锋!”

“美哉我少年华夏,与天不老!壮哉我华夏少年,与国无疆!这话才壮美!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气势!别的不说,有这篇文章,我就是苏文的死忠粉丝了!从此与他一生蜜!”

“我还是觉得《最后一片叶子》写得最好,太感人了。太震撼了,结局那一句话,你能想的出来吗?读完之后,我热泪盈眶,只觉得人太伟大了,人性之美,莫过如此!”

“屁话!还是《寻李白》更好!”

“楼上的,问候你母亲大人!明明是《少年华夏说》最动人好不好!你这不是睁眼说瞎话么!”

“《最后一片叶子》最好!”

“《寻李白》好!”

“是……”

谁也想不到,大家震惊苏文三篇文章登上月刊之后,竟然会统一忽视这个问题。反而去争论哪一篇文章最好。

喜欢诗歌的,当然说《寻李白》好;喜欢者年少的,又是另外一种说法,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这股网络的热闹也传到现实中来,很多文学朋友都就这些文章进行了交流,也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意见来。

但是,大家可以肯定的是,苏文的这三篇文章,没有辱没《华夏文学》月刊。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值得发表!

意见一同意,有的人乐见其成,为帝国出一人才而高兴;有点人无所谓,觉得苏文还年轻,说什么都还早;有的人则闷闷不乐,大起忌惮之心。

前者就如舟不平,他被苏文气得再次住院,有几个从事文艺批评的朋友来看他,他趁机发牢骚,说苏文的坏话,激起了那几个朋友的同仇敌忾之心,大家相约要发动更大的批评声势,声讨苏文,让他知道批评界不是那么好惹的。

然而,在新一期《华夏文学》月刊出来之后,他那些批评界的朋友打来电话说针对苏文的事宜要看看再说。为何?都说他们看了苏文的文章,觉得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现在举国叫好,他们反其道而行,只怕失了公信力。

朋友们都偃旗息鼓,舟不平一个人独木难支,生怕自己搞不过苏文,也只能把这念头打消,自己生闷气了。

忌惮的人则是谢坤之流,苏文因为与他儿子有矛盾,从而使他们两人也有了龃龉,本来谢坤并不把苏文放在眼里,觉得以他的威望,随时都可以把苏文碾压。

现在《华夏文学》一出,苏文在文学界的声望直线上升——这与之前在一个行省小打小闹不同,之前苏文再怎么折腾,名气都不过在广/东行省流传罢了。

现在却不同了!

《华夏文学》是全国性质的刊物,更是已经在圣地留名,那他的名气也随之流行全国,哪怕还是文学新星,那也是举国瞩目正在冉冉升起的明亮新星!

谢坤觉得形势不能让人好好地玩耍了,想起苏文的戏剧作品火爆无比,如果发展下去,都要威胁他这个南方第一大剧作家的地位与声望了!

“苏文!苏文!”谢坤这两天连连感叹念叨这个名字,总感觉他们还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要发生,至于是谁对付谁,那就难说了。

苏文的名气一下子在全国火爆起来,清新文化公司则顺着股东风,宣布文学天才苏文的第一部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出版书籍全国上市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七章 文学声望大增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