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狙击英雄>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支空降兵部队首次较量
八七空降团的美国大兵攻击起来也挺有章法的。

其先头是突击队,中间为重机枪、六零炮和无后座力炮组成的火力队,继后的为二梯队,形成连续攻击的纵深配置。

冲击前,第一八七空降团非常熟练地施放烟幕,掩护班、排小股兵力,以疏散队形作试探性攻击。

待探明对手守备兵力与火力部署后,再用厚密的炮火弹幕支援连、营规模的冲锋,遇到坚固的地堡和打不着的防御工事,他们就用六零炮和无后座力炮进行轰隆。

如果实在攻不下,这些美国大兵也不会蛮干,他们会退回冲击出发阵地,拼摆“t”形对空指示板,引导第五航空大队的轰炸机实施轰炸,尔后再行攻击。

敌人不乱,攻有型,退有序,打起仗来就好像一支世界级的足球强队,三条线保持得非常好,全攻全守,打得有板有眼,颇见章法,这让防御的志愿军士兵有种看到浑身长刺的刺猬,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可以说,当汪洋一与美军第一八七空降团碰上,就感觉第一八七空降团比美七师任何一个团队都打得顽强,一个恶浪接一个恶浪地拍击着597.9高地。

不过,朝鲜战争进行了这么久,现代战争的较量历史已经证明,用华尔道夫沙拉、碎肉馅饼和奶油滋养得人高马大的美国大兵,并不比一把炒面一把雪,能吃上碗猪肉炖粉条就高兴得不行的第四十五师官兵更能征战,这些高头大马的洋鬼子也不是第一次在我骁勇的志愿军将士面前俯首称臣了。

下午4点左右。在连续的进攻下,美军第一八七空降团几乎是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又用立体式的攻击方式下蛮悍地终于攻上597.9高地尖角部上的10号阵地。

攻上阵地之后,第一八七空降团的将士们高兴得好像将整个上甘岭阵地都拿下了一样,兴冲冲地就给了后面的范弗特里报告了战绩,让范弗特里兴奋得说要到阵地上亲自给他们授勋,要不是有参谋人员给拉住,没准这个范弗特里还真到了阵地上来送菜了。

不得不说是范弗特里的运气不错,还好他没有真正的冲上上甘岭阵地上。因为美军第一八七空降团成功的喜悦仅仅维持不到一个小时就立即打了个水漂,一闪即逝,范弗特里如果真到了高地上,基是一不小心被我军的一颗子弹击中,或者有幸做了俘虏,那可是整个西文世界的奇耳大辱了,汪洋绝不会吝啬帮这位志大才疏的美国将军在我军俘虏营申请几年的牢饭。

历史证明,一支强大的军队都是在战斗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面对敌人的新的战法,新的攻击方式,汪洋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过来,并且立即想出了针对作战的法门。

敌强我愈强,新的敌人,新的打法,新的敌人装备虽然一时让汪洋他们不适应,可是一旦真正识破了敌伯攻击方式和意图之后,汪洋却发现原来美国大兵其实本质上的作战方式还是与以前没有两样。

说起来美军第一八七空降团虽然打得非常有章法,但是也有缺陷,他们的缺陷就是行动太慢了,这个部队打起仗来就好像猫捉老鼠一样,一定要把老鼠磨得实在没有力气,没办法再逃,最后才将它吃掉。这些家伙看起来凶悍,可是实际上要不同有勇气与志愿军战士们进行面对面的拼死搏杀。

当然,其实说白了美军第一八七空降团之所以打得如此有信心,他们其实最大的凭借还是他们的重火力,前面的突击队其实就是一个幌子,他们在用人力吸引志愿军战士们的火力,一旦找到志愿军战士们的目标,那么这些美国大兵立即就会校正方位,用六零炮和无座力火炮帮他们开路。

自从丢了十号阵地之后,汪洋很快就发现了敌人的这个弱点,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如果我在阵地上所性一枪不发,这些美军第一八七空降团的美国大兵可能还根本不敢冲向我军阵地呢。

在识破了敌人的攻击方式后,汪洋立即对高地上的各个阵地进行战术的调整,后面的战斗怎么打呢?

美国大兵不是总喜欢把我军阵地完全摧毁了后再冲上来吗?

那行,我就如他们所愿,但是对不起,在阵地上我一定会不会放太多人的,反正在每个阵地上我们还有坑道可以随时行人手的补充呢?

汪洋想出的主意简直就是一绝,他最夸张的时候,在整个七号阵地上整整只放了三个人,拿着三挺冲锋枪在阻击美军美军第一八七空降团将士的进攻。

果不其然,这些美国大兵其实根子里还是以前打仗的老毛病,只要看到我军阵地上有人,他们就不敢轻易向上攻击,看到我军阵地上有三个火力点,这些家伙就又退了下去,对着三个战士就是一阵的炮轰,几个炮打下来,然后就又前进。

这种打法,可乐坏了守在阵地上的战士们了,说得不好听,现在和这些美国大兵一对上,阵地上摆上三个战士就可以守住阵地了,至于敌人的炮火轰过来,几十发炮弹可是却全扔向了三个战士,再浪费也没有比美军第一八七空降团更浪费了。

更何况,因为在阵地上只有三个人,三个志愿军战士在阵地上怎么跑怎么躲闪都行,说得不好听在阵地的边上还有防空洞可以闪呢,就算有战士牺牲或者受伤了,那和将伤亡的战士们带回坑道,再派上三个士兵去和这些美国大兵斗,如果这样打下去,汪洋敢说这些美国人打一年也夺不下597.9高地了。

甚至,在彻底摸清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支空降兵部队首次较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