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寒门闺秀>第144章 请立太子,为难子嗣
惜。

“朕百年之后,就让这幅画陪着朕一起吧!”皇帝忽然叹息道。

按照礼制,只有皇后的棺椁才能陪葬皇陵,虽然他不喜欢皇后,却不得不与皇后葬在一处,因为那是他的结发之妻。以后若是老三顺利继位,惠妃受封太后,也可陪葬皇陵,但离他最近的肯定还是皇后。而芳嫔,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父皇,好好的您说这个做什么?您可是,可是身体有些不适?宣太医看过没有?”杨彦只觉得心中一酸,纵是天下至尊,岁月一样无情。身在皇家,除了自己的生母,也就是父皇还让他体会到几分父子真情。可是他现在无比深刻地意识到,父皇真的不年轻了。

杨昊看着儿子眼底的伤痛无措,忽然笑了笑,反而安慰他道:“父皇现在还好,但以后的事情也不能不早做打算。”

杨彦听到这里才算松了口气,不高兴地瞪着他说:“您真是,吓了儿子一跳。以后这种话不许说!”

杨昊被儿子瞪了一眼,训斥了一句,却哈哈大笑。这一刻,他是真的很开心。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能像他一样,养出一个文武全才又如此孝顺的儿子来?

吃了早膳,杨彦才将一份完整的吏部改革计划包括人事调整建议交给了父皇。

父子俩商议之后,定下计来。

次日,当安王和康王两党的人联合起来,以历史为依托,再次提出平王直接掌管吏部不合适。他们甚至隐隐指出皇子权利过大,会威胁皇帝的帝位,毕竟古往今来弑父夺位的皇帝也不是没有。

于是,皇帝便像他们预想中的那样,没有再坚持下去,果然顺水推舟地夺了平王的吏部尚书之位,同意另选一位吏部尚书。但皇帝也不能一下子做得太打眼,他依旧让平王分管工部和吏部,驳回大臣们让安王康王重新回朝的请奏。

康王安王两党看来,虽然皇帝没有将平王一起赶出朝堂,但至少也是对平王见疑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安王一党以为自家心愿至少可算是达成了一半,也暂时退了一步,也就不再整天攻讦平王,他们现在的目标是千方百计地将安王的人提为吏部尚书。

如此又是一场拉锯战。

又是几天过去,朝中康王、安王、平王三党加上皇帝手中的中立势力四方博弈。最后让几方勉强接受的结果就是,原任户部侍郎钱鹏阳调任吏部,暂代吏部尚书之职。而钱鹏阳能不能将那个代字去掉,要看他在吏部的表现。

康王一党虽然不满吏部还是被安王拿了回去,但总比被平王夺了去的好。

反倒是安王拿回一个吏部尚书尤不满意,觉得自己口中的肉被抢出来给了平王一块,让他很是恼恨,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

这时,李正谦给他出了个主意。

“趁着现在平王没有子嗣,请皇上尽快立太子吧!”

安王一听,略一思考,不禁抚掌大笑:“平王非长非嫡,又没有子嗣,这太子之位怎么都落不到他身上!就算父皇再喜欢他也不行!至于老大……他也没哪点比得过本王的!好,明日就让我们的人上书请立太子!”

翌日早朝上,除了边关突厥陈兵城下,有叩关之势,余下并无其他大事。华恩总管在皇帝示意下正要开口说“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就见礼部右侍郎贺瑛出列道:“臣有本奏!”

明年还不到科考之年,年关祭祀之事又还早,最近宗室也没有嫁娶之事,礼部能有什么事?

皇帝诧异地瞥了他一眼,沉声道:“贺爱卿有事奏来!”

贺瑛手执笏板对着皇帝鞠躬一拜道:“天地社稷,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还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僵之休,今诸皇子业已成年,文治武功俱有所长,臣恳求皇上早立太子,以承社稷!”

贺瑛此言一出,整个朝堂都静了一下,但随即就小声议论起来,而安王一党的人立即出列附议道:“臣以为贺大人所言甚是,宗社传承是大事,早立太子,方能稳定人心。”

“臣附议,请皇上早立太子!”

“臣附议……”

……

杨彦深深吸了口气,抬头看向高高端坐在御座上的父皇,心里想到的唯一一个办法是——拖!

杨昊心中恼恨,冷声道:“怎么?你们都以为朕老了,要死了是不是?”

皇帝此言一出,不但之前出列请旨的几位大臣头冒冷汗,立即跪下请罪,朝中其余大臣也立即跟着跪下,口称“惶恐”。

皇帝这话,谁都当不起。

皇帝看所有人都跪下来,不等他们说什么大道理,当即起身拂袖而去。

华恩总管等皇帝都走出去了,才宣布退朝,又悄悄让小太监通知杨彦,皇上宣他勤政殿觐见。

杨彦来到勤政殿的时候,皇帝正在生气。

杨彦忙道:“父皇别气,他们就是针对儿臣而已。您身体好着呢,再执掌江山几十年不是问题,儿臣问过太医的。”

杨昊长叹一声,最后又骂他:“早让你成亲你不肯,看吧,现在大臣们逼上来,你没有子嗣,就是他们攻讦你最好的借口!你现在哪怕有个庶子也好啊!”

杨彦也不辩解,只站着乖乖听训。等父皇训完了,他又赶紧哄着父皇用膳。

立太子一事,一旦有人开了头,就不是皇帝生气就能躲过去的。自此以后,天天早朝上都能听到大臣们提及此事,不但安王康王一派,就是很多原本的中立派也认为皇上可以考虑立


状态提示:第144章 请立太子,为难子嗣--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