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秦时:一人之下>第三百五十二 此韩非彼韩
/p>

用斩首当做军功的制度已经通行了千年,一时半会肯定不能彻底废弃,否则很有可能出乱子。

因此,成蟜提出了中高层将领不再以斩首数作为军功,而以能否达成任务,能够取得战争胜利,能否达到战略目的作为军功。

下层军官和普通军卒依旧将斩首当做计算军功的方式。

斩首这种军功计算方式野蛮归野蛮,但是简洁方便,一目了然。

要换成其他计算方式,涉及的东西太广了。

如此虽然还不能完全杜绝杀良冒功的事情,但没有中高层将领带领,危害就会小得多。

再由相应官衙的秦吏以及墨家的人监察,内史腾带领的秦军一路深入韩国府邸才没有杀良冒功的事情。

军功虽然轻了不少,但好待也有,若是杀良冒功,不但军功没了,还将面临严厉的军法处置。

严重的话甚至自身的爵位,家里的田土宅邸都会被削减。

也许会有滚刀肉不怕军法处置,但绝对没有人不怕自家的田土宅邸被削减。

那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长久利益损失,还会在家长成为笑柄。

秦国的军功勋爵制度是跟土地深度捆绑的,只要空闲的土地足够,秦军就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等到一统天下之后,军功勋爵制度才会进行相应的修改。

因为可适宜耕作土地是有限的,如果立功后还需要自家开荒土地,那就得不偿失了。

秦国的军队一路武装郊游到了新郑城下。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各座城池的守将都成为了秦国的人。

守将以下也被渗透得很深。

底下的大头兵大字不识一个,也不懂什么家国情怀,只晓得当兵吃粮。

如此情况也是容易造成兵为将有的根本原因。

谁给大头兵饭吃,谁给大头兵钱财花,他们就给谁卖命。

对于君王,对于国家的忠臣是极其有限的。

既然上官有令,而大头兵们也不想跟虎狼似的秦军拼个你死我活,自然就顺着投降了。

兵临韩国都城,秦军上下心想这下总该打一仗了吧?

可惜秦军依旧是架势还没有摆好,新郑大门就洞开,韩王安就带着韩国的文武百官出城了。

韩王安左手举着韩国全境地图,右手拿着代表王权的印玺。

除了这两样还把秦王嬴政的王诏交给了内史腾。

得了,这下仗肯定是打不成了。

剩下的韩国城池也肯定没有仗打,韩王都投降了。

大家都出来了个寂寞。

于是一番流程后,内史腾就带着大军一起入城,接管新郑防务,治安等等。

中途墨鸦拿出罗网卫的信物前去拜见内史腾,传达了成蟜的意思。

虽然成蟜不是内史腾的直属上司,也不是秦王,但成蟜的招呼内史腾还真不敢不听。

成蟜的招呼也不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注意军纪,不要扰民。

内史腾本身是个能吏,允文允武,不是酷吏,也不是贪官污吏,对于成蟜的招呼顺心的接受了。

鉴于韩王安的识趣以及手握秦王的王诏,待遇自然是从优的,甚至还可以继续暂时住在王宫。

等入秦拜见了秦王,秦王正式给予了封号后才会去相应的地方居住。

内史腾初步控制了韩国新郑后就派遣麾下的将领带着韩王安的王诏去接收新郑东部的韩国国土。

由于韩国国土狭小,秦军进展又太顺,只花费了三天就占领了韩国全境。

韩王安纳地效玺,投降秦国的消息也在三天内传遍了韩国全境。

上层有一些各不相同的反应,翻不起来什么浪花儿,主要是对秦军示好。

底层的普通百姓大部分都反应很小,有反应的基本上都是感慨一番。

哪怕情感丰富的人也就是掉几滴眼泪,随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对于他们而言,让一家人吃饱肚子,穿得暖和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事情。

吃饱穿暖是历经二百五十多年持续战乱的普通百姓最大的梦想了。

如果满足不了,只要让他们活下去也不是不能接受。

要求是多么的卑微啊,但大多数统治者甚至都不愿意低下头停一下他们的诉求……

对于底层老百姓而言,真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争霸那是上层者的游戏,他们不过是没有感情的工具人,一串不起眼的数字罢了。

殊不知只有真正获得民心的人才能争霸成功,而且之后若是不注意维护民心,霸业随时都可能崩塌。

这个道理连嬴政都不太懂,或者懂一些皮毛。

好在这个世界有成蟜在,成蟜懂,没有因为自己站得太高就忽略了民心。

所谓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韩国的覆灭,不,韩国的投降以无以伦比的速度向着天下传去。

传到魏,赵,楚,燕,齐,大家都是一脸懵逼。

三天时间?

这也快了吧?

连准备军械粮草的时间都远远不够……

消息传回秦国,不知道内情的秦国人也是很懵逼。

难不成他们秦军的战斗力已经堪比天兵天将了?

众人的疑问暂时还解答不了,只有极少数人知晓。

要等未来某一天他们才会得知具体原因,不过有一部分人是活不到那个时候了。

对于韩国的覆灭,山东五国君王,权贵们的态度各不相同。

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生出无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二 此韩非彼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