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岐黄大宋>第169章 和解

但李唐一句安慰的话,却让小竹的内心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涟漪。她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去,又翻滚了起来。

若是李唐昨日说这话,只会让小竹觉得她是一个浪荡fēng_liú的阿物罢了,非但不会感觉亲切,反会认为此人性情浪荡fēng_liú,不能接近。但今日的这份圣谕却改变了这一切,有了圣谕之后,小竹的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和李唐之间的关系不再一般了,这时候她心下倒是有些为未来担心了。但李唐的温柔安慰却恰恰帮小竹收起了这种忐忑,她的心一下子就充实了起来。

然后,小竹便羞涩地朝着李唐笑了笑,款款地去了。

整个大厅很快就由方才的极嚣变成了此刻的寂静,李唐倒是有点不习惯,由于所有的家丁和丫鬟们见到范晓璐脸色不好,都已经远远避走开了,这大厅之内只剩下李唐一个人,他就是想说话,也找不到人。

无聊之下,李唐拽着手中的那块佩玉,轻轻地把玩起来。这美玉色泽着实鲜亮,就像是刚从水中捞起来一般,李唐倒是被它勾起了兴趣,便细细打量了起来。虽然李唐并不会辨别玉的质量,更不能推测产地,甚至连品种都分辨不清。但这块玉,他却敢肯定,绝对是一块极品的好玉,不是因为它出自皇宫,而是因为它的质地已经令李唐这个门外汉都不能不惊叹了。

当李唐将这美玉翻转过来,欣赏它的背面的时候,赫然发现两个字:“婧佩”!这“婧”字,就是徐国长公主的闺名了,可见这佩玉确实是赵婧自己佩戴过的。

李唐陷入了沉思。这时代的女子对于自己的闺名,是十分珍惜保守的,一般不会令他人得知。这也就是婚俗的“六礼”之中,“亲迎”前面就是“问名”这一项的原因。当然,有时候这“问名”其实只是个形式,就像当初的李唐早就知道余曼芬的闺名一样,很多都是早知道闺名的。但即使是这样,“问名”这个过场还是要走一走的。

李唐所想的的,却还不止这个闺名的问题。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李唐都是南方人。而大宋的官话,其实是以洛阳话未标准音的。李唐的官话也算不得很标准。至少他对于后鼻音是不怎么分辩得清楚的。那“婧”字,在李唐看来,和“衿”字,读音是一样的。

“衿佩!衿佩!”李唐默默地念着这两个字,心中百感交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李唐默念着这古老的诗句,心中百感交集,已经不能找出一个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关键是,他根本不知道赵婧这玉佩到底只是随意赏赐,还是另有深意。

若是前者,李唐觉得自己以后要避开一些赵婧了。毕竟他自己现在正妻、平妻的名额都已经满了,可不能再去招惹公主殿下了。更何况,赵婧先前和范宏德的关系也不一般,李唐和范宏德之间即使不算很好的朋友,总算是关系比较特殊,他的伊人,总是不好染指的。

若是后者,李唐也一样要避开一些赵婧了。赵婧也算是一个难得的美女,李唐即使家中也算是美女如云了,但男人的那点本能还是驱使着他对赵婧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好感。李唐甚至隐隐感觉到,若是再这样下去,自己会陷进一张情网之中。若是如此的话,还不如早日脱身。

想到此处,李唐不免又有些自责。看来,自己被冠以“fēng_liú好色”的形容词,也并不冤枉。家中都已经有了这样两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见到其他女子,却还是无法阻止自己的想入非非。长此以往,可真是了不得。

正思量间,忽听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李唐抬头望去,不由长大了嘴巴。原来,是范晓璐等三女回来了。但和去的时候满脸的怒容不一样的是,回来的时候,范晓璐却是一脸的哀戚,就连眼角都还挂着一点泪痕。

李唐心头震了一下,暗忖道:“莫不是她家里的事情被她得知了?”想一想,这的确是有可能的。范家出事,小竹自然是知道的,她和范晓璐说话的时候,若是露出一点口风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李唐又连忙向胡清儿望去,却见她朝着自己微微一笑,李唐顿时放下心来。

胡清儿是一个很守得住嘴的人,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所以当李唐把范家的事情告诉她,然后让她帮忙看着点家里的人,防止范晓璐得知的时候,胡清儿还掉过了一阵子的眼泪。被李唐一阵宽慰,才罢了。若是这个噩耗被范晓璐所得知,胡清儿的神色绝对不会如此轻松。

当李唐再仔细看的时候,终于发现了端倪。原来,出来的时候,虽然还是胡清儿在一旁扶着范晓璐,但范晓璐的手,却拉着小竹的小手。范晓璐为人恩怨分明,是敌是友分得十分的明确。若是她不喜欢的人,不要说拉手,便是让她耐下心来和对方说两句话,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上,从目前的情形看来,范晓璐和小竹之间,必然是已经和好了。

这也不奇怪,以范晓璐的性子,只要你有一点能被她看上眼的,她就会将你的缺点也看做优点,优点则变成特质,然后怎么看你都顺眼。小竹显然是一个浑身上下充斥着不止一处优点的女子,范晓璐转变对她的看法,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时候,范晓璐终于来到了李唐


状态提示:第169章 和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