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汉之乱世英雄>第一百三十八章(上)借道三韩有深意

辰韩在三韩中算是百姓最少的,只有两万多户,大约十万人,可是却是最为发达的,而且土地面积也远远大于弁韩,因为这里不但有不输于弁韩的冶铁技术外,还有更为发达便捷的海运,通商非常发达,特别是与倭国,这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倭国的冶铁业,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后世的日本才会有那样高超的冶金工艺。

辰韩的主体民族是本土的韩族人,不过说这些韩族人是本土民族,也是从大汉有历史记载三韩历史开始这样认为的,如果找寻这些人的祖先,可能要追溯到西周遗民韩人(与战国是的韩国是两码事)或是秦人,不过如今也不可考了,只是在民间有人说他的祖上是韩人,有的说他的祖上是秦人,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人都是后来迁徙到这里来的,原来是什么人,不太清楚,只知道有个辰国,是什么人建立的,什么时候建立的,什么时候灭亡的,都说不清楚。

李宣对这些其实兴趣也不是很大,他只是想要了解一些事情,风土人情之类的,其他人并不太清楚李宣的用意,不过荀攸似乎看明白了,所以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还积极搜集消息。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重点还是出海的事情,李宣在这里又买了两百条海船,接着便是派了赵云乘船出海,走之前,也如吕布一般一番安排,虽然赵云有些疑惑,不过还是领命而去。

然后就是耐心地等待,因为贾诩通过刘备购买的数百头大船,此时正沿着辽东半岛的西海岸,向辰韩驶来。

这段时间,李宣在搜集各路消息的同时,还秘密地干了其他的事情,重金收买了几个三韩的小邦国主,建立起了情报联络站点,拿出部分军粮,援助了几个受灾的小国,秘密与辰韩的最大邦国斯卢国(新罗的前身)联系,就两国外交之间的很多事情达成了共识(当然,李宣主要还是谈的定州和斯卢国之间的交往)。期间,李宣还大胆地提出了一些设想,例如三韩一统啊,内附中原啊,之类,不过这些想法着实把斯卢国国主吓得不轻,依旧在实行分封制的辰韩,别说一统三韩,就是将辰韩变成中央集权的国家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李宣无奈地摇了摇头,离开了。

回到军营的李宣,立刻招荀攸过去谈话,二人谈了很久,知道三更天才休息,不过看二人表情不但没有疲惫的神态,反而异常兴奋。

四五天后,船只终于到了李宣辞别了热情的辰韩国主,动身登船,向东南进发,目的地,倭国邪马台。

此时为三月份,三韩与倭国之间的海峡,海上风力是比较大的,好就好在虽然风大,却没有什么台风之类的灾害性天气,再加上此时多为西北风,只要船体够坚固,大风反而可以增加航行的速度,当然如果在其他的海峡,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速度太快遇到暗礁就惨了,可是这个被后世称为朝鲜海峡的地方却不会,因为这里海底的地势相对平坦很多,只要是熟悉这片海域的船家,都可以很安全的抵达对面。李宣对此非常自信,因为在后世,北洋水师在这里练过很多次的兵,而且那惊心动魄而且让李宣遗恨千年的一战,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然而,固有的思想害死人啊,当李宣率领船队航行在这片海域的时候,他很后悔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眼前的大海是那样的熟悉却也如此的陌生,与当年在铁甲舰上平静的海面不同的是,如今的大海却是无情地将这些木头拼接的船只抛来抛去,那木船虽然异常结实,可依旧发出恐怖的嘎吱嘎吱的响声,让人怀疑是不是在下一秒突然就会分崩离析。

士兵们都是些北方的旱鸭子,虽然早知道要出海,几天前便让他们在辰韩的海边转悠了,可那种小风小浪和如今的情形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因而出现呕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好在华佗的好些个徒弟都跟了来,各种药物和针灸使出后,士兵们总算是好些。

海程只有十天左右,而且中间还有一些小岛可以休息,所以当士兵们踏到倭国土地的时候,大多数的人还是站着的。

因为对倭国的情况不甚了解,李宣便从斯卢国带来了十几个与倭国有过来往的商人,据说,他们可以和倭人交流,当然,李宣其实暂时还没打算和倭人交流。

李宣不太清楚倭国的军事实力,只知道如今他们的武器应该还是以石器和木器为主,当然一些较大的势力,例如邪马台,估计有装备铁器的军队,可是具体的数量是多少,不清楚,因此李宣还是采取了稳妥的方法,打算步步为营。

很快军队就在海边扎下了一个营寨,李宣打算让士兵休息一段时间,毕竟海上的日子也是够折磨人的。

张绣疑惑的走进李宣的大帐,站在那里欲言又止地看着李宣悠闲地看书。

过了良久,李宣才开口道:“你打算在那里杵到什么时候啊?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张绣嘿嘿一笑,随即又有些担忧地道:“回禀主公,早些时候出发的奉先将军和子龙将军,他们都没到这里,不知道去了哪里了?”

李宣将书放下,呵呵一笑道:“他们不来这里!”

张绣惊讶地长着嘴,半晌没有说话。

李宣见状,笑骂了一句,道:“好好看看兵书吧,给,先看看这个。”

张绣赶忙上前,双手接过李宣递来的兵书,上面卷首写着“假道伐虢”。

就在李宣轻松地看着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八章(上)借道三韩有深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