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汉之乱世英雄>第一百一十五章(下)哲理木关公绸缪

付默泰听到议事厅外的年轻声音,一时没有想起来人是谁,便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健壮的年轻人走了进来,等他抬起头的时候,付默泰才发现来人竟然是已死的上谷乌桓大人曲步寿的儿子蹋顿,那个被自己排挤出贵族圈,沦为普通牧人的年轻人。

付默泰先是一愣,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冷冷地看着议事厅中的众人道:“你们将这个牧人找来,想干什么?”

头人难楼缓缓起身,冷冷地对付默泰道:“我与苏仆延、乌延三人拥立蹋顿为新的乌桓王,不知你有什么意见?”

付默泰死死地盯着难楼三人道:“乌桓只有单于,没有王,只有大汉的走狗才称乌桓王,你们难道要出卖族人投降大汉吗?”

蹋顿大大咧咧地走了进来,径直走到付默泰的身边道:“我们并不是投降,而是依附,之前丘力居不也是依附大汉的吗?那时我们的日子过得还好吧?!”说罢蹋顿看了议事厅中的众人一眼,然后继续道:“后来我们的确脱离了大汉,可乌桓人都过得什么日子,像狗一样给鲜卑人干活,生活并没有变好,而是变得更坏。我说的对不对?”这一次他看向了付默泰。

付默泰双拳紧握,可是蹋顿并没有说错,自从丘力居率众反叛大汉开始,乌桓人民便开始了他们长达数年的苦难生活,饥饿、严寒、奴役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们,付默泰也曾经反省过这些,然而他无法确定依附大汉之后,他自己的下场会如何。因此为了他自己的舒适生活不被改变,他也只能维持现在的状况。

可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们知道个中缘由,只是他们没有发言权,主导不了任何事,因此只能忍气吞声。

但现在不同了,汉军已经杀来,或者拼命或者投降,拼命之后最好的结果依旧是这样痛苦的生活着,而投降之后会如何,他们却是充满了希望。

这便是大义,这便是民心,于是底层的百姓找到了被迫生活在底层的蹋顿,而蹋顿又与高层的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达成了共识,之后便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商谈和策反,到得今日,其实真正愿意追随付默泰的已经不多了。

蹋顿的话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赞同,而那少数未表示赞同的人,也并非反对,他们只是在观察,在审时度势。

付默泰已经明白了,这一天不可能善了了,于是他拔出佩刀,大喝一声向蹋顿砍去。

议事厅中响起了金铁交鸣声,接着是座椅碰撞声和人的爆喝声、器皿破碎声,混乱了好一会儿才一切归于平静。

议事厅外站满了人,他们都紧握双拳,焦急地等待着议事厅中的结果。

很快,议事厅的门打开了,年轻的勇士手提一颗人头走了出来,是蹋顿,他手中提着失败者付默泰的头颅,见外面围观的众人,便将人头高高提起,围观众人爆出欢快的呼喝声,同时有人大叫一声乌桓王,立刻有无数的人跟着附和起来,一时间传遍了整个饶乐水。

吕布停止了进攻,他已经收到了乌桓人的请降书,这事可不是他这个前锋可以决定的,便等待着关羽到来。

两天后,关羽的大军也赶到了,得到乌桓全族投降的消息后,他令快马将请降书传给李宣,一来一回近半个月的时间,关羽等人可是没有闲着,他们首先对所有的乌桓人进行了统计,然后将这近五万乌桓人又按照民族进行了划分,汉族得到了释放,给予了自由,这方面关羽还是可以做主的,然后他让乌桓人以及高句丽、扶余等其他民族的人分开,至于他们的财物,则暂时不做处理,依旧归属他们自己。

当这些基础工作都进行完之后,李宣的命令也到了,所有的乌桓人内迁到渔阳一带,而其他民族的人则全部释放,他们可以选择留下来,也可以选择回到故土或者内迁到大汉境内。

至于乌桓人投降之后的待遇,朝廷没有明确的命令,李宣也没有说。

然而这样的处理却是乌桓人最希望见到的,没有明确的命令,那便是不做处理,不处理,他们就是自由人,不是奴隶,至于内迁,他们也不过是换一个地方生活而已。

当然这对于蹋顿来说也是好消息,作为乌桓新的王,朝廷不做处理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做他的王,当然,该有的仪式,他还是需要履行的,于是按照惯例,他以乌桓王的身份给大汉上了降表,请求大汉接纳。

刘宏可没空理会这个只剩几万人的小部落,一股脑交给司徒崔烈去处理。

之后的事情便不是关羽等人,甚至不是李宣需要关心的,他们只要打好自己的仗就可以。

关羽的三万多骑兵在这一天的傍晚,抵达了李宣曾经在鲜卑的领地哲里木,那里的族人已经迁走,在李宣主政朔方之后,便分批悄悄地通过高览驻守的关隘进入了大汉,迁往了朔方,之后在雁门郡分到一块不小的土地继续他们的生活。

人迁走了,居住的痕迹开始慢慢消失,特别是李宣的牧场,那些废墟已经被青草覆盖,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很难发现痕迹,关羽下令就驻扎在这片草原上。

数万大军,近十万匹战马,黑压压地铺满整个牧场,人喊马嘶不断传来,场面很是热闹。

一顶大帐设置在最中央,此时这里正在进行着高级军事会议,所有裨将以上的将领全部在此,荀攸、关羽、吕布、张飞、赵云、黄忠六人围着桌子坐着,身后于夫罗、呼厨泉、张济、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五章(下)哲理木关公绸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