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处,父母是谁。在孤儿院两年半的时间,先后被领养了两次,皆因在新家哭闹不止,不吃不喝,又被退了回去。

时间回到四年前,也就是1980年冬。北国农村的夜晚黑得吓人,静得瘆人。偶尔有几声犬吠传来,也很快湮灭在这无边的沉寂中。

昏黄的煤油灯下,一位古稀老人吸了口水烟,随着烟枪咕噜咕噜的声音,老人叹了口气终于开口:“承泽,承泽媳妇。你们也都快五十了,膝下无儿无女,可怎么办呢?这段时间我一直琢摸着想让你们抱养一个孩子,你们以后也有个指望和依靠。”

说话的老人姓吴,名天语,号老儒。早年家中富足,膝下只有一个独子。国难当头之时,和同乡的热血青年们入伍抗战。在部队与志同道合的女兵苏秋萍结为革命伴侣。只可惜二人戎马半生,几次流产,最终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爹,我和秋萍都有工作,将来离休了也有离休金,养老不成问题。再说,这一时半会的哪里有合适的孩子让我们领养呢?”吴承泽皱了皱眉头。

“是呀,爹,养别人的孩子,长大了要找亲爹娘可咋办,那不成了白养瘦马了吗?”秋萍很不以为然。她说罢扭脸看向丈夫,想听听他的意思。49岁的吴承泽,长容脸清秀白净,瘦长身形。给人感觉很儒雅的一个人。只要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火爆的脾气无论是在上班单位___县武装部,还是家里,那都是无人能及的。

吴承泽见妻子看向自己,她的目光中带着歉意还有莫名的渴望。看着妻子,承泽心中五味杂陈。妻子微胖,双眼皮,白皙的圆脸上自有一种威严的气质。这在农村甚至小县城都是极少见的。她与丈夫为照顾父亲双双专业回到老家县城进了机关上班。时光荏苒,如今妻子也是48岁的人了。为了她,也该为以后做打算了。

见儿子儿媳都沉思不语,老人缓缓开口:“你们如果怕近处的孩子靠不住,咱们可以找远道的孩子,离的远,让他找不到家。但有两条必须听我的。一:咱们只要女娃,男娃不昧姓,长大了是要认祖归宗回家的。女娃子长大了就近说亲,是一门亲戚。又能照顾你们,多好。二:要找一个聪明的,有天赋的,能入了我的眼的才行”

“爹,能在远处领养一个聪明健康的,没毛病的孩子已经不容易了。还要有天赋的哪里去找?即便有,人家家里还当宝贝养着呢,哪里就轻易到咱家了。再说,您刚才说什么天赋,该不是想要个孩子跟您学封建迷信那一套吧?”

“什么封建迷信!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好东西怎么就迷信了?”

老人一边不满地瞪着儿媳一边继续说道“谁家婚丧嫁娶不看日子,不推时辰。谁能说一辈子用不着阴阳生。哼,我知道你们是党员干部,我就没指望你们能传承。”

承泽瞪了媳妇一眼,赶紧对老爷子说:“爹,就按您说的办!不过,这事急不得,得慢慢访问打听。回头我先去民政局问问相关事宜,既然领养就走正规渠道,合法手续。这样孩子来历清白,无后顾之忧。”

“行,就听你们的,不过我想领养个四五岁的女娃。太小了不好带太费劲,太大了就记事了”秋萍也痛快的下了决定。

1981年春天,万木复苏。安徽广德这个小小的县城,正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季节。到处都洋溢着喜悦与生机。

广德车站走出了三个人,三人行色匆匆,一路风尘,走在前面的是一个驼背老人,他的旁边是一对中年夫妻。不错,他们正是吴承泽一家。原来,他们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广德社会福利院。拿着开好的介绍信和福利院的回函,一家三口不远千里风尘仆仆的来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状态提示:楔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