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恐怖悬疑>爱成百丈蔷薇>第六十七章 重拾旧业
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都是我们亲生经历到的。”

杜如金道:“真是个好妹妹,姐一定采纳你的建议,回去好好整理一下思路!不过你说到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那可真是姐的噩梦,当小鸡,我担心被老鹰捉,当鸡妈妈,我担心老鹰捉了我的小鸡,当老鹰,我又担心捉不到小鸡。”

杜如星哈哈大笑,不是觉得杜如金说的有意思,而是想起了当年一起玩这个游戏的场景。有一次杜如金是老鹰,怎么也捉不到小鸡,被小伙伴们嘲笑的哭了鼻子。

姐俩把东西收拾好后一起搬到了杜如金的小房子,老爸老妈对女儿此举丝毫都没有过问,显然是不满。在他们眼里,这个孩子一直是那么任性。

杜如星说她不想回家,准备去奶奶家住几天,问姐姐去不去。杜如金已经有六七年没有去过奶奶家了,前几次见奶奶都是在自己家里,奶奶每隔一段时间就到两个儿子家住两天。

不是说好为写作找素材么,那就去吧。希望奶奶千万不要跟自己父母一样,教导孩子起来咄咄逼人。

两个女孩儿去奶奶家住了一个礼拜,杜如金几乎没怎么在家,都是到处走到处看,把这些年乡下发生的变化一一记录下来。环境的变化,人的变化。

她年幼时来奶奶家的时候,村子里有好多同龄的伙伴,十几个孩子凑到一起根本不是难事。但是现在你走遍大街小巷,也很难看到一两个孩子的踪影。老龄化的村庄,这个地方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渐渐失去了人口红利。农耕不再是主要生产劳动,大部分的田地都种植了药材、树苗以及其他一些经济作物。村里没有一处旧房子,不是在政府的补贴下盖了新房,就是老房翻新。土路更是看不到,前街后接甚至每条小巷都是柏油路青砖路。整齐的围墙,通亮的路灯,村口的红房子(垃圾回收站)……

发展变化的不仅仅是城市,乡村同样如此。

杜如金去看望了奶奶的一些老邻居,发现人变老也就那么几年的时间。她看了许多老邻居的旧相册,听他们讲述了最近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有一些老邻居已经去世,好几个跟奶奶同龄的老人都已不在了。还有一些年纪跟自己老爸差不多的叔叔婶婶也都由于疾病或者交通意外不幸过世。

村里人有时还会说起那个比她大一岁的弱智男孩,杜如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隐隐约约记得他叫老德,听说他曾经试图qiáng_jiān自己患病的母亲。母亲用当地人的说法也是个心眼不全的女人,连裤子都穿不好。全家唯一精明一点的大女儿嫁去了外地,同样弱智的小女儿嫁给了本村的一个老实的农民,那农民是个老光棍。

那还是高二的一个暑假,杜如金去奶奶家小住几天。她和小妹出去玩的时候看见了一次老德的母亲,她给老德去送了两个玉米饽饽。姐妹俩当即咽了咽口水,那玉米饽饽焦黄焦黄的,表皮有点亮很有弹性,一看就好吃。

老德的母亲说她刚刚挨了老德父亲的打,不敢在家里做饭,偷跑出来给老德送两个饼子。老德并没有同情自己的母亲,反倒是向着父亲说了几句。当时杜家姐妹俩非常不理解,爸爸有家庭暴力本来就不对,妈妈挨了打还想着给儿子送吃的,儿子怎么也该回家替妈妈讨个公道,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后来她们就听说了老德对母亲做下的事情,不禁瞠目结舌。从此以后只要见了老德就躲着走,甚至不敢在他家门前经过。

这次她来,听说老德买了一个朝鲜媳妇,女孩儿长的不错,还给他生了个儿子。孩子长的倒是虎头虎头,就是身上有一块很大的痣,据说是血管瘤还是什么,也没人说得清。

老德的母亲瘫痪了几年,前年去世了,邻居都说她遭了一辈子的罪。

杜如金感慨,莫名的希望人们这种想法是错的。她也形容不出自己希望这样的原因,也许是她太多愁善感,心中也怀有同情,并且想以自己的方式祭奠一下这位母亲。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命轨迹,有时候你觉得把那样的人生安排给你,你还不如死了,但是老德的母亲也一辈子活过来了。也许她本人对这一生的评价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说起来,她可能都没有评价过自己。她没有那么复杂的大脑,看这个世界眼光也很简单,她感受不到人世间那么多迷茫和痛楚,她看到食物就是高兴,看到烟草就是欢喜,她抽烟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心无杂念,这么活着何不轻松?

老天爷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公平的,其实老天爷已经在尽量公平了。

那个叔叔的故事还在村里流传,听说他两年前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他女儿刚考上大学,父女俩不知道彼此的模样,他想去看看,看看孩子,也看看女儿的大学。

他这些年辛苦存的所有钱都用来供养这一个孩子,故乡的人都说这孩子可能不是他的,他说不管是不是,他都会认这个孩子。

杜如金忽然间觉得这个叔叔跟夏承乾很像,两个自认普通的男人,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梦。

她决定写这个叔叔的故事,某种程度上也是向夏承乾致敬。这次她没有给小说命名,因为她不知道写到最后这还是不是一部小说。以前没有尝试过用如此写实的手法去创作,现实总是平平淡淡,而小说需要激烈的戏剧冲突。虽说从平凡人身上寻找伟大也是文学魅力的一种,但是杜如金对自己并没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重拾旧业--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