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重生浣衣女>第十八章 过年(四)

大年初一的早晨,社火正在县城的主街上进行,人们载歌载舞,跳着唱着,凉州有名的“攻鼓子舞”还热火朝天地跳着、黑衣白扣,俨然是古代的武士,两人一对,五对一组,表演时阵法多变,舞步和谐,干净利落,稳健大方。

前世李小红在央视看过攻鼓子舞,其实是大西北腰鼓的一种,大鼓配合掌握节奏,外加锣镲烘托气氛。

几百人同敲一个鼓点,同走一种步伐,气势雄壮,撼人心魄。

古浪县的“攻鼓子舞”,当然没有几百人那么众多,但也别具一番不同的乡土风情。

进入农历正月,县城里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

这是甘肃传统的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

就这样,欢乐的人们飞在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李小红从小平衡感不好,不敢上去,可是刘家四人玩得不亦乐乎,放飞自我。

初二,至爱亲朋间互相拜年,串东家,走西家,一直持续到初四。

上门拜年一包糕点当礼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沏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

本来还有回娘家这一项,可是李小红娘没了,自然不想回那个娘家,她就自作主张不回了。

李小红把那些熟悉的人家一一拜访,不论是跟她有业务往来的客户,还是刘大牛的东家,熟人,包括李妈妈的老姐妹家,一个都没落下。

这几天她也买了很多的礼品送出去,二姐做的卤肉,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初三上坟送先人,刘家庄来人捎信叫刘大牛回去。

李小红明白,刘白氏是想不战而曲人之兵,连个话都没有,就和刘大牛和解了,李小红不能让这事这么轻易地过去。

刘大牛倒是想回去,李小红没让回,理由就是,你想让我滚就让我滚,现在想让我回去,对不起,我滚远了,回不去.

刘大牛还有点转不过来弯,觉得送先人是件大事儿。

李小红只淡淡的说:“你再不想法子,要让你娘天天把持着刘家,以后你们刘家就没人再来送你们这批先人了。”

初五称为破五,是财神日,一年的财运都是财神决定的,所以初五这天大家忙着置办酒席,款待财神。

这一天,大家将家中的尘土扫一些倒在村外,意味“送穷婆婆”,同时将外面的土撒入室内的各个角落,称之“请富婆婆”。

然后家家户户都供奉祭品,在桌上摆放硬币、纸币等献财神,并在晚饭时刻焚烧财神像,然后全家庆贺。

过年了,总要吃点白面,油腻的东西,不然来客人笑话,初五就要吃荞面搅团。

用荞面煮成糁饭状,烧上臊子,或素卤,或清汤,调上油泼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连日食用油腻菜肴的人大开胃口。

来客人时,李小红将大姐儿做的奶甜酪儿端上来,由特有的青裸酿成,甘甜、清凉、醇香,这里的人极喜欢酪儿甜,老汉娃娃涎水咽。可见其醇香之佳妙。

这几日有从天水过来的社火,热闹极了,李小红家都没人顾得上吃饭,下午饿了,碗里拾几个化心果子,放到炉子旁边让冰化掉,再吃点荞面馍馍。

过年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十五,在盛唐,上元灯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时日。

“是日,家家团聚煮元宵吃。城乡都要张灯结彩,入夜,花灯齐放,人们云集街头,观灯展、看焰火,尽欢达旦”。

这里不仅有猜灯谜放灯的活动,还有点盆盆、点灯盏,实为“灯”的又一种形式,盆盆常用荞面蒸成,光滑型圆,开口边有剪子剪成的各式各样的花纹。

内窝滴清油,放浸棉芯,每人1个,点完后看“灯花”,谁的灯花越多就说明谁的命运及财运越好。

灯盏常用玉米面做成圆锥形。用胡麻杆缠棉花或黄纸剪的纸条,油浸后插入。点着放在门顶、灶头、牲口槽头等地方。

家家大门和屋檐前还悬挂花灯,儿童自愿组织的灯火队,四处窜游,欢度节日。

正月十六,是甘肃年俗里游百病的日子,人们成群出游,或逛庙烧香,谓之“游百病”,以求免灾消疾,四季平安。相传这是一项保家藏粮食衣物不遭受虫蛀鼠害的习俗。

李小红原本和马婶约好带上家中的女人一起去游百病,结果刚打开院门就看到刘白氏站在门口,不由得心里说了一声晦气。

刘白氏是左思右想觉得不对,自家四个子女都在那边享福呢,光自己在这边吃苦的呢,心里不平衡下又冲了过来,一定要捞点好处。

刘白氏推开李小红就往门里进,东张西望到处看,说:“我家大孙二孙呢,领出来让我见见,奶奶想他们了,过年也没去给奶奶磕头。”

二姐听到声音急忙的窜了出来说:“见什么见,生下来你没过来看一眼,现在有什么好想的。”

刘白氏一把把二姐拉开,说:“我就知道你生下来,就是要气死我的。”

刘白氏到底是个聪明人,她知道李小红经历了这一串事情之后,与她离心离德,不会容易让她得着好处。

但是大牛是她肚子里爬出来的,她对刘大牛了解的很透彻,刘大牛从本质上是一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 过年(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