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心随花开>第4章 今夜无眠
程庸眼泪在打转,生气道:“男子汉流血不流泪。去吧,到学校去。对了,你妈叫我交待你几句,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要拿,把书读好,自己的事做好。”凡人凡语,没有大道理,却深深刻在程庸心头。

程庸呆立目送父亲走远,真切地体验了朱自清先生名篇《背影》所蕴涵的浓浓父子之情。

师范学校每个月的生活费21元,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是远远不够的。可想起家庭困难,想起节假日能回家看看,帮父母干点活,得从中省出路费。于是他每天旱餐,帮睡懒觉的同学打开水,来赚他们不愿吃的馒头,这样他一天就能对付过去了。有时一天能吃上两个馒头,有时运气好点能吃上三到四个。到了月底就可以把菜饭票换钱了。他就用这样方式度过了师范三年,没有伸手向家中要钱,有时还能带一点乡下难得一见的点心给母亲。母亲总是舍不得吃,拿出来给隔壁左右尝尝,收获别人羡慕和赞美。

而今工作了,可以让父母松口气了。想到这,程庸找到了感觉,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勇敢地面对,“是自己的事就要做好”。为了父母,为了孩子们,为了像许家金这样的前辈……不知不觉中又睡过去了。在梦中他看到了母亲慈祥的笑颜,一贯不苟言笑的父亲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熟睡中他突然感觉身上有不少的东西在单薄的毯子上跳动。灯亮,一群老鼠正慌张、四散逃窜,有的入洞,有的上房……发出“吱、吱”叫声,太吓人了。有老鼠的地方通常有蛇出没,记得小时候,半夜床草有响动,揭开被子一看,一条大青蛇正盘在床上,至今还后怕。这怎么住,周遭村庄传来鸡的打鸣声,此起彼伏。

忽然一阵“哐当”,“哐当”声响起,那声音程庸太熟悉了,是空空的板车在石子路上发出的。穿越岁月永远响在心里。此夜再闻此声,将他拉回到那段难忘的日子。

程庸家境不好,四个兄弟和妹妹都要上学,沉重的担子压在父亲一人身上。父亲是个老实人,不会为了赚钱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儿,按乡人的说法:有智吃智,无智吃力。只能靠出卖力气来养家糊口。

乡下交通不太便利,大车出入不方便。建房所需材料,靠人力搬运,常用工具是板车。父亲托亲戚弄来一辆旧板车,从此与之相伴几十年。

程庸节假日也傍父亲出过车,那个中辛苦常人无法想象。拖板车是强体力活,上坡时要弯下身来,头低至膝盖以下,一步步踏实,不松力地往上背。刚走几步,汗便从身体内挤出。下坡得用巧劲儿,制着车儿缓缓地下行。平路上车会催促人往前赶,比平时走道要快上许多。

一次冬夜鸡刚叫头遍,程庸便被父亲小声而带有歉意地叫起。朦胧中下地打开门,一阵寒气袭来,仿佛全身衣服扒光,机伶伶打个冷颤。

出门了程庸身子收缩着、颤抖着、跌跌撞撞地走在石子路上,有时将石子踢起滚几滚,碰到石子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有时被突起的石子咯得生痛,人清醒一下,瞌睡又上来了,打个呵欠。星月无光,父亲将手中的烟猛吸一口,红光一闪,借着微弱的光避开道上的坑。

父亲不时被劣质烟草呛得咳嗽连连,空车在石子路上发出的“哐当”声,打破了冬夜的宁静,远处村庄狗吠不止。

又冷又困,程庸机械地跟在车后走着,一会就拉下一大截,“上车来睡一下吧。”父亲心痛地说。实在太困也不顾路颠车脏,躺下沉沉睡去。

“到了,起来吧。”父亲将程庸唤醒,天已大亮,身上盖着父亲的破棉袄。父亲脸冻得通红,头上热气直冒。地上浓霜像下了场薄雪。

那天程庸和父亲装了满满一车石灰,要送到大成河对面。过河了,父亲毅然将鞋脱下,裤腿卷起老高,趟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护着竹排上的板车。热腿下水骤冷抽筋,剧痛写在父亲脸上,可就是没吭一声。稍停一会儿,又推着竹排前行,上岸时脚冻得通红。现在想起让程庸心碎。

石灰送到一称一千五百多斤,父亲挺高兴:“今天有你帮忙,多拉了点,也多赚了五块钱。”程庸像被塞住了喉咙,什么也说不出,眼泪在打转终于流出。

后来程庸随父亲运过小红砖,预制板……,雨天在泥泞的路上如牛拉犁,汗水和着雨水流;晴天置身于灰尘中,衣衫湿透。留在记忆中是一片艰辛,时常夜半睡来尚觉心寒。可父亲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反而为能赚上几个小钱心满意足。

父亲用板车将程庸弟兄几个养大,升学、成家,而他却一天天老去,板车拖不动了,连走路也气喘吁吁。程庸知道这病是长期超负荷劳作所致,是无法治愈的。父亲挺坦然的:“这是老毛病,能活一天是一天,人老了总要走的,不要老牵挂我,你安心把书教好。”

父亲不但为程庸成长提供了物质条件,更教会他怎样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将勤劳、节俭、诚实的家风传承。

程庸想到今天该怎样开始工作?各种设想反反复复索绕在心头,再也没了睡意,坐等天明。

(本章完)


状态提示:第4章 今夜无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