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恐怖悬疑>钢铁鲜血烈焰>第354章 大科学家的心结(一)

当雷发达、雷发宣等人带着他们的工程队在应天府修筑三层小楼房之时,陈永华则遭遇了他平生最难办的一件事情——他已经找到了奉新县郊区隐居状态的长庚先生,甚至和他的长子宋士慧、次子宋士意搭上线,只要宋应星本人同意,马上就可以出山(或者你说是出村也行)加入镇江侯的势力了,结果还偏偏就卡在最后一步,宋老先生不发话,他全家都不敢有什么动作啊。

“悲哀莫过于心死。”陈永华现在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长庚先生身体尚康健(事实上,在旧时间线上,宋应星硬是活到了一六六六年才撒手人寰),思维也够敏捷,不误农事,笔耕不辍,时不时还做个模型,来个实验,怎么看都是老当益壮的表现,但是他在精神上已经失去了“入世”的动机,毕竟他曾为之效忠的朝廷已经不复存在了……

陈永华觉得这简直不可理喻,虽然严格意义上的弘光朝廷已经亡了,但镇江侯所属的势力依然用着弘光的年号,那个在济南的监国也奉着弘光的正朔,这怎么看都是值得为之效力的正统啊,为何宋老先生偏偏不可接受?他用隐晦、旁敲侧击的方式向宋士慧提出了这个问题,结果这个宋应星的长子长叹一声:“家父曾说‘名为明将,实为明贼’……”

有那么一瞬间,陈永华甚至有热血上涌,气急败坏的感觉,毕竟这说的“名为明将,实为明贼”骂的也太损了,但转念一想,宋老先生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如果以“皇帝掌握最高权柄”为标准,那么不仅是毛雄辉,甚至庄子固、史可法都属于把皇帝架空,自己掌握权力的权臣,而权臣和奸贼,本来就只隔着一层窗户纸……陈永华正在郁闷之间,宋士慧又说了一些不太中听的话,譬如说“家父说武宁郡主之兄,周王世孙也被软禁在应天府,而武宁郡主居然装神弄鬼,蛊惑万民,如此这般,怎能与之同流合污?”

陈永华再次感到热血上涌,比刚才更猛烈的气急败坏——武宁郡主确实神棍了些,但那分明是拯救万民,又怎么能说是蛊惑万民?更不要说还有天方域外天魔这么个“强大邪道势力”的存在,武宁郡主身兼昊天教圣姑传播真神正法,又有什么问题?

不过陈永华还是叹息一声,发现自己似乎找到问题所在了,在宋应星的眼中,毛雄辉是手握重兵,视天子为无物,时刻准备来个黄袍加身的大野心家,而朱伦璎则是败坏了周王“贤王”之名,用怪力乱神蛊惑人心的妖女,而这种思想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只要宋老先生还认这个死理,那他就不可能加入镇江侯的势力,换句话说……这根本没法入手啊……

陈永华在那一瞬间甚至萌生了放弃的念头,自己干不来这事,让德高望重之人,比如说夏完淳他爹去做才有一点点成功的可能,但他又不敢保证豁出去的宋老先生会不会如同三国演义里一般大骂夏完淳他爹不忠不义,到时候不但丢了面子,还给各路心怀叵测之徒以作乱的口实。

所以……所以只能慢慢来了不是么?反正宋老先生身子骨硬朗,脑袋除了认死理外一切正常,这绝对不像是短时间内会出事儿的样子,所以以数年为预期的“徐徐图之”就提上了日程,而且这种徐徐图之和建设江西已占领地区的大计划从来不矛盾,奉新也算是人杰地灵之地,而且距离南昌府城不算远,治理好了这个县城受益颇多。

因此在陈永华的努力和宋应星一家的注视下,一场大建设和大变革在奉新府城及周边地区开始发生。

————分割线————

不同阶层、不同经济条件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判定标准,这也导致了某些名词的含义在不同人群上完全不同。

例如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这说的可不是他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亲手去种地,人家可是地主阶层,具体的农业劳动都是他手下的佃户、庄客完成的。而宋应星怎么说也是最高当过知州的人,那也是“体制内”的,若是划分阶级成分,妥妥的地主。事实上在旧时间线上,宋家在秉承了“不与伪朝廷同流合污”、“不科举”、“不出仕”的非暴力不合作原则之后,从地主阶层逐步衰落为农民阶层还用了一百多年,所以说晚年的宋应星老爷子“生活在贫困之中”,这种贫困怕只是对于大地主、对于大官僚的而言的贫困。

这天早上,宋老爷子被自鸣钟叫醒,按照严格的时间吃完了早饭,开始在自己的书房里继续写为《天工开物》补遗的书稿,在他的书案上放着两件很明显来自应天府、镇江府的玩意儿——一个是搪瓷杯,另一个是镀锌铁皮壶,而纸面上则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内容都是关乎这些“奇技淫巧”的。

“搪瓷者,技法师从景泰蓝,然则以铁胎代替铜胎,并不加以繁琐装饰,价廉,故而平民百姓亦可用之……以熟铁敲打为胎,将搪瓷粉附于铁胎之上,入炉烈火焚之,搪瓷粉熔为搪瓷,而搪瓷上彩色之花,则因搪瓷粉配方相异……”

“古人云五金者,金银铜铁锡,然则天下之大,金之所属何止五种?倭铅、白铅、伪铅者,炉甘石加碳焚之而得,色蓝白,似铅而轻之,又有人定其名为‘锌’。若紫铜、炉甘石、木炭共融,则得黄铜,若涂覆融锌与铁表,则锌存铁不锈……”

宋应星作为明末著名科学家之一,他在技术上的态度是非常“实用主义”的,


状态提示:第354章 大科学家的心结(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