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科幻未来>一个人的创世记>第三十五章只是一小步
成的天然地形为依托,建造巨大的封闭生态圈,火山口建造生态圈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地球上就存在许多这样天然的火山生态圈,各种动植物在这样的小天地中生存繁育,与世隔绝。

现在,肖瑞选择这里作为生态圈的所在,自然不会让它有再次喷发的机会。那些钻入地下的金属柱,都是一些空心的管道,它们将会深入岩浆,作用是施放地下的压力,具体运作方式就是将岩浆抽取,提取其中一些有害和有用的物质后,剩下的会被制造成火山灰,作为种植植物的土壤。同时,汲取地下岩浆中的热量,转化为生态圈所需的能源,在火星完全进入新轨道之前,依旧会经历一段能源匮乏、温度较低的岁月,能源是生命生存繁衍的关键,火星可不像地球那样有着丰富的矿石燃料存量,那是地球数十亿年的积累。

解决前期能源匮乏的方案其实有很多,比如最简单的就是使用核裂变反应堆,逐星号上也有成熟的技术,不过,考虑到火星目前不稳定,偶尔地震一下什么的,反应堆这玩意儿比较娇贵,万一爆炸或是泄漏,生态圈这样的密闭环境得彻底完蛋,以防万一,肖瑞没有选择建造核裂变反应堆。核裂变倒是清洁的能源,但是,建造难度较高,也需要较为稳定的环境,肖瑞也只得放弃。所以,利用火星火山中的能源成为一个最佳选择,火山中蕴藏丰富的热能,极其庞大,加上地下岩浆的流动性,足够使用许多许多年,干净环保。

要将一个直径五公里的火山口整个罩住,工程量极大,放到地球上就是一个足以让世人惊叹的超级工程,即便是肖瑞手上掌握宇宙飞船和一些先进技术,施工难度也不小,主要是火星上可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工程所需的构件,倒是可以在太空工厂制造,然后运到火星上,只是如此重量的构件,特别是一些大型构件,运输相当麻烦,也特别耗费时间。为了降低建造的难度,缩短工期,生态圈没有采用纯金属结构,而是大量使用了混凝土,就地取材,使用火山灰和火星上其他一些矿物制造的特殊混凝土。

以火山灰为原料制造的混凝土,并不新鲜,地球上的一些古代建筑就是混凝土,最出名的大约是地球上罗马时期建造的万神殿的穹顶,历经千年的风雨,由于加入火山灰的混凝土的神奇特性,它比刚刚建造的时候更加坚固,相比起来,现代的普通混凝土,寿命也才区区几十年。

建造生态圈使用的混凝土又要强上许多,精确计算了各种物质的最佳配比,又加入了一些用于粘合物质的小分子材料,所谓小分子材料,以地球上流行的概念,也可以叫做纳米材料,正因为如此,使得这种混凝土的性能极其优越。除了凝固时间短配制出来需要尽快使用这个缺点外,凝固后形成的细微分子晶体结构,让它的强度、韧性都可以比拟一些特种钢材。

特种混凝土用于生态圈的主体结构建造,十三天时间之后,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沿着火山口边缘地带,采矿飞船挖出深深的地基,然后建造了十二根向内弯曲的钢筋混凝土尖塔,每一根光是探出岩壁的部分就长两千多米,仿佛十二只羊角,又像是两只巨大的爪子,将整个火山口抓在手心,羊角塔的尖端在位于火山口中心位置的一座圆柱形高塔顶部合拢。中央高塔底部直径六十米,露出地面的部分高五百多米,加上下方二十四座略小一些的高塔,支撑起了生态圈的主体结构。

主体工程完成,剩下的工程进度加快,早就准备好所需的各种构件和设备,数以百万计的零件,仿佛搭建积木一般,被工程机械人组装起来,一个个工程机械人像是一只只灵巧的机械蜘蛛,编织钢铁的网络,专门负责焊接机械人将钢结构焊接成一个整体。

工程飞船和工程平台负责镶嵌玻璃,那是一片片正六边形的玻璃,每一片至少有十二个平方,这种玻璃目前只能在太空中真空、失重、超低温这样的环境下制造,是加入几种稀有金属的特种石英玻璃,经过反复试验才得到最适合的配方,坚固耐用,可以有效地过滤有害的太阳辐射。

特种石英玻璃镶嵌完成,工程机械人在石英玻璃与钢架之间的缝隙填充上固化材料,使其完全密封。

同时,一些工程机械人安装维持生态圈环境所需的各种设备,这里可不是地球,初建的生态圈前期会很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即使处于密闭状态,依靠这些设备调节,保证其中生物的生存。生态圈中的生物,肖瑞并不是要让它们适应火星的环境,而是要它们在生态圈内,迅速地生长、繁殖,当然要给予最适宜的环境。

包括能源收集传输系统、光照设备、水循环系统、气体过滤设备、气压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自动调控系统……甚至还有臭氧制造设备,生态圈如果产生出来的氧气有多余的话,会被制造成臭氧排到外边的空气中。

前后又花了十五天时间,工程机械人给那些混凝土塔、钢架粉刷了几层保护层,生态圈算是彻底完工。

“从今天开始,这个生态圈就叫1号生态圈。”

没有什么隆重的竣工仪式,肖瑞只是简单地取了一个代号性质的名字,改造火星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1号生态圈仅仅是第一步,按照肖瑞的设想,7号火山高地所有符合建造生态圈条件的火山之间,将会搭建起一条条封闭的通道,无论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只是一小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