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N道贩子康采恩>第153章 培养嫡系,要从孩子抓起—6
字差不多也就是在唐宋时期的燕云十六州一带,开始逐渐的被兼并省去。这是契丹等游牧部落学习汉语的必由之路,他们觉得原来的汉语太难学了,所以进行了一部分调整,其实这也是语言发展过程当中的必然现象。你们语言如果太过难学,势必会影响他的传播速度,继而会导致文化传承上的障碍和麻烦,所以即便是汉语的拥有者,也会在民国之后选择简化汉语的学习过程,这才有了注音字母和现代拼音的出现,而在这两者问世之前,由一些有志之士为了加速文化的传播,更是曾经推出过类似《传音快字》之类的玩意儿。

在这种规律的作用之下,民国之后的官方普通话,更是已经直接将入声字踹出了法定规范之中。于是乎现在的普通话,便已经没有了类似英语单词最后一个辅音的入声字。

这也就是康采恩这个穿越者,在口音上有些接近契丹人的原因。

不过他也只是读不准而已,并非彻底的像其他人那样采取普遍的简并省略措施。毕竟他常年生活在香港地区,而南方一带的各种方言都还保留着入声字之类的古汉语特色。

而对于这些特色的保留,部分周边国家做的要比内陆地区好些,比如说越南,他们蚊子的念法就大部分的保留了入声字。而日语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只不过他们在引进汉字的时候,对入声字采取了普遍的开音节化处理。朝鲜和韩国也有类似的迹象。

不过,古汉语的特色得以保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完美的复原古汉语的读法。

刚才你在穿越之前,就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不少所谓专家复活古汉语的报道和视频。

对此,他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因为他只会相信古代流传给后世的音频资料,然而,不知道数码时代为何物的古人,是决计不会有这类东西流传给后世的。

这也就意味着,那些专家只能通过南方地区的方言,来推测古代汉语的读法。

这集中趋势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古代的时候,南方地区大部分都不开化,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其实与后世发达社会一样都是方言,既然是方言,也就意味着他们说能流传的根本就不是正宗的古汉语读法。再加上时过境迁,导致他们在在近现代我使用的方言,连古汉语的方言都已经不是了,更不要说标准的古汉语了。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会说,他们会使用广韵这样的运输来推测古汉语的读法,然而这类运输记录文字读音的方式是通过反切法,这和后世使用拼音一样都需要我们首先学会注音文字怎么读。然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用来反切的古汉字怎么读,那又怎么能够切出其他字的正确读法呢?

用普通话去切,切出来的也只能是普通话,用方言去切,切出来的也只能是方言。区别只在于普通话的平仄大体上都能切对,而男方亲戚摆怪的方言,则注定他们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错误,甚至是谬误。

倘若古汉语真的在南方地区保留了下来,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如此种类繁多的方言。而如今的现实是,他们的方言种类已经多的不好统计,尤其是福建地区那种十里不同音的地方,要说他们其中哪一种是古代的汉语,那谁都不会相信的,就连他们的邻居也会跳墙过来喊上一嗓子:“我们家的那才是古汉语。”

总之一句话,古汉语已经彻底消失了,根本无法复原。

而康采恩在11世纪的大宋王朝,之所以没有遇到太多的交流障碍,是因为他祖籍山东,使用的是豫鲁官话,有着一定的北方方言基础,即便如此,他的口音还是带上了浓厚的契丹特色。

像他这样的,如果将来能够有幸代表大宋出使契丹的话,赵六员外是不需要再给他额外搭配翻译的,当然这说的是负责方言翻译的人员,而如果要想听懂契丹语的话,那还是只能带上三五个才靠谱一些,毕竟这个时候的大宋王朝太过讲究华夷之防,对于番外语言的研究和学习,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心理。

这也是康采恩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所以当他被问及类似问题的时候,总是会率先叹息一声,然后才给人缓缓解释,比如说这一次,他给出的解释就是:“既然人笨呐,而且还懒,入声字学起来麻烦,所以他们才想偷个懒,而我们在海外条件艰苦,要时常与各种人打交道,经常要拼个你死我活,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所以我们是不得不简化,和他们虽说不是一个初衷,但不幸的是有了同样的结果。不过简化之后的汉字,尤其是在有了拼音方案之后,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学习了,我在这里所推出的这套拼音方案,其实是已经本地化的复杂版本,真正的标准版本,还要再容易不少。像你这样的孩子,半年的功夫就能轻松掌握读音和数学当中的加法计算了。顺便还能再学点别的,比如音乐和美术。当然,如果你想学契丹语的话,那最好也在这个时候就开始练习,过了这个黄金时期,以后恐怕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前提条件是,我们得有这样的老师才行。”

赵六员外可不准备在自己的大学里推广学习契丹语,所以他在康采恩的身后重重地咳嗽了两声。

康采恩当然知道他的意思,可是他的表态却仍然非常强硬:“契丹和西夏文字者中基于汉语的东西,也确实没有学习的必要,不过泰西诸国和大食的一些文化,倒是有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只是大食文


状态提示:第153章 培养嫡系,要从孩子抓起—6--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