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勒胡马>第三十三章、羊某的策划
‘红颜祸水’……家父在时,亦说我天资过甚,恐非自身与家族之福……近日常思,难道是我妨害两朝,遂使晋覆而汉崩的么?但我弃晋,晋即有复兴之相,我不弃汉,汉乃远徙……”

见到羊献容哀伤,羊彝不禁甚感心痛,再看那梨花带雨之姿,他当场连骨头都要酥了,差点儿忍不住就要朝上扑……好不容易按捺住冲动,赶紧安慰献容道:“阿姊休做如此想,社稷倾覆,皆执政者之过,阿姊在深闺,何能妨害啊?

“即以晋言,害国者实为孝惠帝贾后,阿姊何辜?再以汉言,虽有红颜覆国之说,则若归咎于女子,也当由先帝(刘聪)诸皇后靳氏、樊氏、宣氏等当之,阿姊不过一藩王妾而已,非天子所幸者,则国家荣辱,社稷兴亡,关阿姊甚事?

“且阿姊以为自弃洛阳,则晋祚将复兴乎?如今裴某内执晋政,外拥强兵,虎踞关中,遥控宛洛,即王莽之谋未成,而曹操之势已就——晋未必复兴,不过回光返照罢了。”

安慰几句后,突然间话锋一转:“晋可回光返照,乃使裴某借势而起,焉知汉不可也?雍王实有人君之姿、霸王之勇,若先帝肯听雍王,汉祚必不至于如此——阿姊也尝谓,司马家皆猪狗尔,自奉侍雍王,始知世间有丈夫……

“曩昔更始亡于关中,而光武起于河北,今则晋祚断于洛阳,而裴某击楫江上,即以汉论,难道雍王不能为此吗?愚弟但恐雍王因一时挫败而颓唐,不思振作,乃终无复振之机。知耻而后勇,因败而知权变,勾践可以十年生聚,孰云雍王不可啊?唯此瘠土,并非立基之地也……”

羊彝一番云山雾罩,终于说动了羊献容,随后便在枕边给刘曜吹风。刘永明闻言,不禁慨叹道:“我今亦悔,当初不该听信老贼之言……”

他所说的“老贼”,是指汉丞相、汝阴王刘景,昔日在平阳城上,曾与刘曜共同定计,弃城而走,逃向美稷。结果老头儿年岁大了,千里远徙,水土不服,堪堪熬到第一场雪下来,他就蹬了腿儿了……

刘曜说:“烈士可以立而死,不可跪而生,我若不弃平阳,即便与国同殒,三族夷灭,亦不愧为光文皇帝子孙!今乃徙此,苟延残生,如猪如犬……老贼倒是安然去了,徒留我等挣扎求存,甚至于要受铁弗小胡的羞辱!”

其实吧,最早提出弃城别走的,就是刘曜本人,刘景不过附和罢了,而且“从何处来,暂归何处去”,定美稷为落脚点,也是刘曜的主意……没关系,刘永明早就忘记了,在他的记忆中,这些馊主意都是刘景出的,自己可是一门心思奋战殉国啊,绝无贪生之念!我之所以最终为老贼所惑,那是担心天子的安危,为了给光文皇帝留下一丝血脉罢了……

然而他当时并没有料到,作为祖宗旧居的美稷,地理环境竟然如此糟糕……美稷原属西河郡,既是南匈奴王庭所在,也是使匈奴中郎将的驻地,其境东到黄河,北倚肆卢川,西接朔方,南至桢林,方圆三百余里。但问题是东汉内徙之南匈奴,并非全然聚居于美稷一县啊,只是以之为统治中心罢了,其时整个西河郡北部,东至定襄郡,西包河套南北,凡可畜牧的草场,多半都有匈奴或所附杂胡的身影。

但如今“胡汉流亡政府”所据,就只有一个故美稷县而已,山间河谷中可耕可牧,可惜面积实在太小,将将容纳两万之众,短期内却不可能积聚起多少物资来——此处唯富石涅,可补薪炭之不足。

最主要北有鲜卑,西和南有虚除部所属氐、羌,这两股大势力,刘曜暂时都不敢去碰。原本谋划着若能进收河套,可得十万胜兵,即便不能卷土而归,争雄中原,亦可割据一隅;然而前提是:你得先有十万胜兵,才有可能从拓跋鲜卑嘴边儿撕下这块肉来……

他刘永明岂无大志者乎?但所处环境就是这么糟糕,实在是发展不起来啊!

席上枕边,刘曜忍不住就把心中烦闷,向羊献容合盘托出。羊献容乃道:“一时挫折,或上天将降大任于大王之征兆也,大王切不可颓唐,否则,如国家何?又如臣妾及妾子何?”刘曜搂住爱妻,安慰她道:“卿且安心,我为男儿,傲立于天地之间,虽败而绝不馁!即不能使卿做皇后,贵妇之尊,绝不会少。”

——班子一缩水,刘永明更加一言九鼎,刘恒唯垂拱而已,所以私室之中,刘曜是什么话都敢说的——反正我都已经这样了,还有啥可怕啊?

羊献容趁机帮忙羊彝游说刘曜,道:“美稷地方偏狭、贫瘠,若不征伐,恐怕永无出头之日。所幸上天庇佑皇汉,拓跋方易主,不遑向我,而石虎亲将大军去取平阳——不知大王可有机会么?”

刘曜闻言,不禁翻身坐起,想了一想,就问:“卿在内帏,如何知道这许多事?”

羊献容也赶紧坐起来,并且帮刘曜披上外衣。她倒是也不隐瞒,直接承认:“乃是容叔对妾所言……”刘曜嘴角一撇,微微冷笑:“我固知之。”顿了一顿,又问:“则卿弟有何筹谋哪?”

羊献容道:“容叔方得信,盛乐使铁弗攻扰并州,而卢王畏我,不敢从行。因此献计,可与铁弗合兵,东逾河而取河宗之地……”刘曜听到这里,便即一摆手,打断了羊献容的话,说:“可矣。国家事,非卿女子所可置喙,且待我明日当面询问容叔吧。”

翌日召见羊彝,刘曜开门见山地就问:“得无铁弗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羊某的策划--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