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宰执天下>第38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九)
百倍,在门阀之中形成风潮也不难理解。而且他们的家里也多有支持,虽说都是有钱有闲的,但把闲暇和家财都浪费在声色之上和钻研有用的学问,家里的长辈会赞赏哪一方,是不用多说的。随着《自然》的刊发,越来越多的士人对气学感兴趣起来。仅仅三期,仅仅半年多一点,苏颂那边就开始得到了外来士人的投稿。如果现在大宋有着完善的邮政系统,相信会有更多的稿件发往苏颂手中。不过现在也不差了。这样的起步,对他来说已经很满意了。只要研究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个个小圈子来相互交流,进步也就随之而来。慢慢来。章惇也很满意,想知道的都知道了,看起来完全不必担心什么了。……………………“章子厚是越来越沉不住气了。”说是这么说,可蔡确从听到韩冈登门造访王安石之后,就没个好脸色。现在听说章惇又去拜见韩冈,脸色就更差了,之前皇后曾在崇政殿议事后留了章惇片刻,或许就是让章惇去劝说韩冈——不过章惇肯答应下来,肯定是要趁机与韩冈勾结起来。至于韩冈,他公私分明得让蔡确都觉得诡异,不论是什么样的情况,韩冈去拜访王安石,都是一桩匪夷所思的事。正常人怎么可能分得那么清楚?除非是韩冈太有自信,没有把王安石的举动放在心上,才能带着胜利者的优越感,去拜访政治上的死敌。没人相信韩冈只是女婿去拜访岳父,心里都以为韩冈在王安石家里,必然会有一番争执,或是争权夺利的谈判。章惇接下皇后的口谕,赶着上门,在蔡确看来,当然是也是为了这件事。“就是他和韩玉昆联手,也拦不住吕吉甫回朝啊。”蔡确眼神越来越阴森,让在旁站立听训的蔡渭都不寒而栗。蔡确和曾布都是同样的心思,吕惠卿在外越久越好,王安石与韩冈斗得越厉害越好。若是韩冈赢了,王安石照旧下台,吕惠卿被阻于京师之外。这是最好的结果了。到时候,章惇、韩冈都在枢密院,王安石、韩绛似乎又要去位,政事堂少了压在头顶上的石头,更少了身边的掣肘,他蔡持正可就能是翻身在上了。“但皇后对韩冈很看重……”蔡渭小声的提醒道。“有圣天子在呢。”蔡确道:“天子聪慧乃是天授,纵能瞒过一时,还能瞒过一世吗?”心中怀着被欺骗的愤怒,他还能沉稳地支持向皇后主掌大政?蔡确不相信。“新任的代州知州是谁?奏章上都有。还有下面几个韩玉昆推荐的知县的名字也是报上去的。天子可是聪慧过人,岂会被人瞒过?”新辟疆土相当于半个西夏,其中州县早就划分好了。驻守当地的官员也派过去了,被异族侵占的这片土地在换了主人后,生产生活都渐渐上了正轨。但赵顼到现在也不知道兴灵都拿回来了。他同样不知河东还多了一个神武军。如果从奏折上,他最多只能知道,代州这座河东缘边军州,从知州到下面的知县,绝大多数都给换了人。问题的关键就是这条人事安排上。在普通的人事调动上——如州县和大部分路分监司——在呈递给赵顼的奏章上,都是没有篡改过的,否则谎言将会越编越乱。最好的谎言就是实话,只是在言辞上加些技巧来引人歧义。差一层则是九真一假,最蠢的就是一个谎接一个谎。虚假的地方多了,谎话就圆不了,前后还容易自相矛盾,自己拆穿自己。可是尽管皇后和政事堂这么做了,很可能还是无用功。天子纵然卧床不起,又不能开口说话,但聪明依旧,他不可能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名字,倒是无关紧要。但若是没有发生过战争,区区一个置制使就很难有资格推荐那么多的官员,代州也不会调换那么多官员。赵顼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当然会知道这其中有多大的问题,拨丝抽茧,总能得到答案。


状态提示:第38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